读经教育百问千答(3)释疑解惑篇B(视频+全文)(读经教育六小篇之三)

主讲人:王财贵(季谦)先生

录制时间:2008年2月

策划:张利民/柏林

主持人:张晓灵

观看提示:视频可全屏放大观看,总时长73分钟

 

068、问:如果要选择一种乐器的时候,选择什么比较好?

 

答:是的,我也有这种主张,孔子说致于道,居于德,依于仁,也要游于艺,孔子是不反对才艺的学习。我们读经的孩子,我也鼓励最少有一项才艺。但是这种鼓励要看机缘,因为有些地方有老师,有的地方没有,有的地方有经费请老师,有的地方没有,尤其以后我们要在农村地区推广,那里连饭都吃不饱,才艺有没有就不必计较。所以以理想以经典为主,以知识和才艺为末,最好是本末兼备,但是不能兼备的时候,不可以舍本逐末。我们护住本,就护住了人生的命脉,所以才艺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有也不必太多,不必用太多力气,除非这个孩子是有关于才艺的天才。古人不重天才,也不想培养天才,假如有天才,古人反而故意把他压下去,为什么?因为古人认为人生在天地间,最好是全才,而不是天才。最近接受西方文化后,很看重天才,认为天才了不起,其实天才没什么了不起,在广土众民中,其实中国有许多天才,一个家里生了天才不见得是幸运的事情,什么叫天才?就是某一方面非常有兴趣,专心致力于这方面,往往其他方面是忽略的,叫挂一漏万,这种人叫天才。当然他把一个小方面发挥得很好,也给世界带来文化的创造,也是好事。所以对于天才孩子是否要顺着他的资质来培养,在我来看是可有可无的。假如家长老师想培养,就培养,假如不愿意就还是读经,让他成为通才,而不是天才。

 

现在我们社会上有很多假天才,我们要培养真天才,而不是假天才。什么叫真天才?他是从天而来,他禀赋中就是这种才分,什么叫假天才?你提早叫他接上才艺,他自然比别人好一点,家长就认为他是天才了,其实不然。天才如果从天而来,他本来就有这个禀赋,在生命的特质上就有这种倾向,而且倾向非常尖锐。这种人怎么发现呢?用四个字就可以发现,叫做乐此不疲。什么叫弹钢琴的天才,很容易的,假如你让孩子两三岁五六岁就让他弹,时常催促他去弹,他弹了十几分钟,下来要去上厕所,再弹了十几分钟,又要去喝水,这种孩子,就不要叫他天才。什么叫天才?弹了几个小时,叫他来来吃饭,他说等一下我再弹一下,又弹了一小时,饭都凉了,又催他,他说等一下,这种人可能是天才。所以家长要看孩子是否天才很简单,在你没有逼迫的情况下乐此不疲,这是天才,这种天才你培养他,将有所大成就,假如不是天才,硬逼的,他也不见得没有成就,但是这不是光辉亮丽的成就。

 

(有些家长认为培养一项技能,他以后可以生活。)

 

是的,这样也可以的。但是我们的理想是让一个人成为全才。一个全才的人,他生存的更好。现在是怕一个孩子不能生存,给他一技之长,让他能够生存,这是教育最低的要求,这是在乱世中,一个经济萧条、没饭吃的时代。家长要紧张,我就请家长看看中国现在是什么时代,虽然有些地方还是很贫穷,不过你的孩子发挥的年龄是十年二十年后,那时候大概就不是现在这样,如果一个人还为生存而担忧,这个民族就是一个停止前进的民族,甚至没落的民族。

 

一个人应该是在衣食温饱的情况下,就该致力人性的开发了,现在中国几乎不回饿死人了,你的孩子将来不会饿死的,我们要给孩子这种志气,只要我不饿死,我就要好好做人,堂堂正正面对世界,用自己的才华让这个世界更加光彩,这样这个孩子才真正是一个开朗光明的孩子,你把他压缩成一个,你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乞丐,你可能会饿死,你赶快混一口饭吃,这算什么教育?这算什么家长?这算什么老师?

 

069、问:孩子读经需要表演吗?

 

答:表演是一种花样,穿插的,偶尔表演一下也未尝不可,但不是以表演为重点。不过有些地方的家长和老师,看到孩子表演就有一种自豪骄傲,增进读经的兴趣。久而久之对读经了解深刻了,就渐渐回归理性,让孩子在平稳安定的气氛中成长,而不要让他常常粉墨登场,常常彩排,这些都浪费时间,不大需要。是不大需要,不是一定不可以,大方向守住,其他的可有可无就可以了。

 

但是有的读经班,为了推广,为了让大家都看到,这是用心良苦,所以要看情况办事,没有一定规矩。

 

070、问:小孩子不想去读经班,怎么在学校课程之外安排读经?

 

答:往往不是孩子不想去,而是家长没有决心。专门读经学堂,能够去到这些地方的是少数,一千个人里面有一个已经很了不起了,能够全日在家读经的孩子是有大福气的,一般孩子都受制于家长老师时代风气的框框,把他的前途框住了。有时候不是父母,是父母的父母,老观念,他以为不去学校就不行,没有文凭就会饿死,这都是落伍的世界观,结果他把落伍的世界观就把孩子的生命压缩了,让他不得成长。所以很多为人母亲的一听我演讲,就想把孩子送去全日读经,先生反对,因为先生没有听过我的理论,叫他来听,他就是不听,认为自己对,其实他是一个顽固的人,他认为自己看法对,也应该参考别人的看法。也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全天读经,让他满腹经纶作为一生文化根基,但是父亲的父母或母亲的父母反对,有的是父亲的父母支持,母亲的父母反对,结果两对老爷爷老奶奶打架。

 

所以我们近代人对于天才,可以采取中国古人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近代西方的方式,近代西方的方式就是让他往天才的方向去精深尖锐发展,让他好像烟火一样,焕发出一片光芒,照亮大地。但也可以像古人的方法,你是天才,但我要把你培养成全才,所以不让你往一偏的方向发展,保持人的性灵与天地相适。

 

天地创生万物,并没有特别创哪一个物,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最完整的人就是各方面一起发展,不得已才略有偏向,虽然略有偏向,也要勉励自己能够尊重对方,像这样,你的心灵与你自己是和谐的,与人是和谐的,乃至于历史天下国家宇宙都是和谐的,一个天才的心灵是破裂的,只发展一个方面,其他方面对他可有可无,这种心灵是孤单的。所以我也不鼓励一定要培养天才,也不是说培养天才不好,毕竟天才是很难得的。

 

(我们换一种说法,不要求他成为一个天才,但是培养一种情趣,情操,应该选哪一种乐器?)

 

大部分人不是某一方面的天才,但大部分人需要美感的教育,美感的教育首先给与鉴赏能力。鉴赏能力不需要实际操作,比如对音乐,就是婴儿开始听好的音乐,听到三岁,音乐的鉴赏能力就有了。美术呢,如果出生以后就让他看名画、有名的雕塑、建筑、舞蹈、戏剧,一切人类在博物馆里好的东西,都让他看过,到他三岁五岁,将有一生美术鉴赏的能力,这是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的,这是环境教育。

 

但是,如果要自己有一技之长,要能够表演,这就必须有技术性学习,所以鉴赏性的学习和技术性的学习就不一样。任何人都要有鉴赏性的学习,只有少数人可以有机会去作技术性学习。又能鉴赏又能有技术当然是比较完美,就是孔子,他各种技能也都很好,所谓礼乐射御书数,所以圣人是全面的发展,因此读经的孩子如果有乐器演奏的能力也很好,但是不必强求。有了鉴赏能力已经生活得很好了。这样就能让富贵之家的家长能够很自豪,因为他, 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才艺,那贫穷之家的孩子怎么办呢?这个家长也要安心,我的孩子能够鉴赏已经了不起。所以,每个家庭都安下心来,尽其可能的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只能说尽其可能,并不可划定标准,否则许多人就要吃亏,有许多人就要不安。我听说一些穷苦家庭,也想尽办法,找很多工作,借钱贷款去让孩子学才艺,我说除非这个孩子是天才,不需要如此,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如果这个孩子真的是天才,那是天下共有的,要由天下人来负责,所以一个教育步上轨道的国家,应该有这种机制,发现国家的天才,由国家来培养,但是我们还达不到这个层次,所以只能让贫苦之家的孩子稍微吃亏,但是我们一定要让这些家长安心,尽力了就可以安心,不要乞求某种标准。

 

(想问您什么乐器更合适?)

 

一方面或许有更合适的乐器,但是所有乐器我看都有这种效果,让小肌肉活动,让美感增强,所以乐器效果都差不多,如果有可能选择一些优雅的有深度的,据我所知就古琴吧。

 

(古筝?)

 

都可以,但我提倡古琴,因为他的指法变化万千,跟其他乐器一样,而他的乐曲以及声调都讲究中正平和,对性情的陶冶是很正面的,而且他是中国特有的。有特殊性才能对世界各民族产生增强的效果,如果跟着西方人走,也不是不好,但对整个世界贡献比较小,所以我是很随意的提议,你千万不要因为我提倡古琴,其他乐器就不学,这样我就有罪过了。

 

(读经家长比较信赖您。)

 

这样不行,只有读经可以, 信赖,其他都不必信赖。

 

(因为您对读经有研究,您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不可以,这是非理性的,把我当明星了,不可以。

 

(您有很多粉丝,不可否认,就我这两天对您采访,也感受到您是有大情怀的人,我作为父母想请您对天下父母,教育者说些什么。)

 

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该说的都说完了,为人父母者就要这样想,这个孩子来这个世界是不容易的,你生了他,希望能够养育他,养育包括教养,让他成人成才,或者说让他尽可能的成人成才,不要辜负他的生命。作为老师也是,你能够像宋朝张载所说的“为天地力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记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每一个读书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志气与理想,自己达的到达不到没关系,反正你走去,但是你要怀一颗热忱的心,希望下一代走更远,开得更大。为人子弟的呢,都要劝导他,经典是很重要的,很容易的,书是很容易背的,不要怕,也不必问他有什么功效,你只要读就对了。其实孩子也不需要你给他讲什么话,只要常常赞赏他就好了,所以读经很简单,就是多鼓励,少压迫,多期待,少要求。假如读经是合乎人性的他自然渐渐走上这条路,如果读经是不符合人性的那么我们不该来推广,也不应该来教,所以最终还是老师和家长来负责任,孩子是被引导的,你引导他走向征途,他将来就可以反过来引导家庭,引导国家。所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人类的命运或者是向上提升或者是向下沉沦,都靠人心来选择,而人心必须是诚意的,必须是光明的,必须是有理想的,我们希望家长和老师先弄清楚,把诚意拿出来,孩子就逐渐走向理想。

 

071、问:刚才说对孩子进行赏识的教育,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张口读经怎么办?

 

答:刚才我说你遇到问题怎么办,就是不管他,再教下去,那个问题不解自解,你一直想在这问题上执着,一直想要解决他,而耽误了读经,这个问题永远还在那里。

 

(看来这个家长也作了这个努力,就是说孩子怎么也无法开口。)

 

只有无法开口啊?那没有关系。假如一个胎儿,他大概真的无法开口,如果是一岁的孩子,也无法跟你说的,两三岁后一般就会开口,如果也不开口,那无所谓,他只要一直听一直听,在他内心里一直在开口。不要只注意他表面上的口,我们心灵中有口。语言就代表思想,只要他思想在那里转,总有一天他会开口,他一开口,所谓不鸣则以一鸣惊人,所以读经最重要是有没有在念。

 

072、问:有的孩子用另一些非常特殊的记忆方法,能够倒背如流,您排斥吗?

 

答:我也听说在国际上一些人提倡快速记忆法,影像式记忆法,我是比较平实的。依照正常活动,人能够听,能够复诵,能够记忆,就很自然的,反复诵读达到记忆的成果,久而久之他渐渐消化,甚至他长大后不一定只把原文搬出来。只会原文叫做有脚的书橱,这样也不见得就是最好的。他必须消化了,随时要用原文就用原文,要融会贯通就融会贯通,这样才是好的成就。所以这个经典要融会到他血液中的。如果用特殊的方法,好像照相一样,一拍照把书印到头脑里,人类也许有这样的能力,但是这样好像不大顺当于日常表现,这种记忆法记得的是否能够消融,是否像电脑一样,把资料调出搜寻应用,如果将来使用这么麻烦,现在就不必用这个方法输入。所以我们多读背诵的方法式自然的,我认为自然才是合理的,如果不自然的方式,也许会产生不自然的效果,在还没有证实以前,我当然不是一口断定,但是有这个疑虑。

 

(您担心他只是暂时的。)

 

他记忆了不能融化,只是像一个影片,我们生命是活的,自然读书法会融入在生命当中,不自然的读书或许不能融入在生命中,这个记忆是固定在那里,不能随时应用,甚至圣人的智慧就不能酝酿开启你的生命,你只是一个记录,文字记录,用这种功,对生命的意义不大。

 

金庸的小说有一段描写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他掰的也很精彩,这也是来自于中国人生哲理。话说天下各大派联合攻打武当山,张三丰已经老了,他的弟子有的受伤有的生病,只剩下一个张无忌是可造之才,张三丰在十几年来研究出一套太极拳,可以天下无敌,但是他已经老了,他就想教给张无忌,大敌当前,他没有办法一招一招教,就让他好好看,他就把太极拳演了一边,问张无忌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大概记得六成,张三丰再演练一遍,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只记得三成,所有弟子都紧张起来,那怎么办,我们现在就靠你了,本来你记得六成现在只记三成,张三丰说我再演一遍给你看,结果他再一遍,问你记得吗?张无忌说我都忘记了,结果去应敌,他果然天下无敌。所以你不能把招数只放在头脑里,你一直背一直背,这样是一方面刺激脑神经发展,一方面经典用这种自然的方式进去后,他融入在生命中,他可以形成一套,也可以打散,他也可以记得,也可以忘记,到最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就不知道用特殊记忆法能不能达到这种效果,如果能,那也无所谓,如果不能,那是种危险。

 

(老师的疑虑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看精彩的电影以后,我们还是会经常在脑海里浮现这个镜头。)

 

但这个浮现,其实是浮现镜头的意义,就好像易经说言不尽意,得意可以忘象,得象可以忘言。我们所读的书是言,是文章,要记录那个象征,那个象征是象征某种意义,意义是不能说的,只能用象来表示,而你说的总是说不尽象的所有内容,不能说尽象的内容,就不能把握所有的意。所以经典言语是智慧的表现,我们是用经典言语接近智慧,而不是要把经典的言语牢牢记住,当然你不牢牢记住将来就不能运用。

 

我觉得读经教育糊里糊涂的,读啊读啊,自然记忆,记忆后也许会忘记,忘记后复习,纵使最后都忘记了,他的能力已经提升了。所以读经最主要目的不是背书,背书是自然的,是从背书里增进他文化的涵养,增进他学习能力,启发他的智慧,培养他的品行。

 

073、问: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学习方式有何差别?

 

答:语言的学习来自于反复接触,人类很小的时候,老天就给人类语言学习的天才,只要你一直接受这种语言,他就有文法的悟性,他学语音就可以学得非常标准。所以语言的学习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是以人类语言天赋为背景,只要给他环境,老天自然让他完成学习。对于文章的学习其实相差不愿,也是在文章学习的关键期内,我认为是十三岁之前。所以语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文也是糊里糊涂学来的。我们环境给他什么语,他就学会什么语,环境给他什么文他就学什么文,所以,白话文简单不简单,说简单也可以说困难也可以,但是三岁就会讲白话,三岁到十三岁都学白话,将来也看得懂白话文,也能作白话文章,如果你三岁读文言,到是三岁他也会文言。但是会文言白话会更好,只会白话,一辈子不会文言。所以人类语文的天赋就是,有教就有,没有教就没有,你教什么他就会什么。现在我们一般的国民不会文言文,是因为我们在语文学习关键期内没有教他文言文,你认为文言文难就不给他学,他将一辈子难,你认为文言文可以教,他接触多了,就可以领悟文言文,这就好像说,英语难吗?中国孩子都说英语难,美国的孩子说汉语难,为什么换一个位置就相反呢,因为你没有给他环境。所以假如中国的环境是英语的环境,中国的孩子都会说英语容易,你给他都是白话文的环境,他长大就说文言文难,如果你给他文言文的环境,他也说文言文很容易。我们是倒果为因,我们不教孩子学文言文,将来反而怪文言文困难,这叫倒果为因,所以要让国民都能读祖先的书,就是经史子集,这很简单,就是在他语文学习关键期内,教他经史子集,他将来就会读,怎么教?用语文的学习方法教,就是经常接触,多念多背,糊里糊涂种就日渐精明,所以这是人性啊,为什么还要怀疑呢?

 

074、问:您一再说十三岁的分水岭,这个十三岁有没有医学的依据还是有什么经验?

 

答:十三岁当然是说明上的方便,这个没有一个固定的某个时日作一条明白的分界线,他是大略的。

 

(为什么一定十三岁呢?)

 

差不多如此,大概十三岁之前自我生活还没有独立,自我意识还没有开放,十三岁之后就日渐能独立和自我思考、有自己意见,尤其是现在小学毕业那一年就十三岁,所以我们姑且用十三岁,也可以提早到十岁,因为早熟吗,也可以推延到十五岁,就是表示人类心理发展有成熟期和幼稚期,不讲十三岁也可以。

 

根据您的经验是否能证明十三岁。

 

这个分界点很多心理学家也这样说,皮亚杰就用十二岁。因为十二岁之前他的运知能力还不成熟,十二岁以后抽象运知能力就成熟。所以抽象和具体用十二岁来分界,这是有统计的。所以我们大略说十三岁,既然他运知能力不成熟,我称为酝酿期、吸收期,十三岁之后是思考期、表现期,那家长和老师认为什么时候是酝酿期,调整一下也可以。

 

根据我们实施读经教育的经验,所有老师也都证实,小学教读经接受度比较强,而且越小接受越强,他吸收的也越好,到五六年纪就渐渐排斥,到初中就更强,他已经不适合这样学习。这不是我规定的,这是人类自然如此,而且不仅有学理研究,也有实践的证明。

 

有些人不明白儿童心理,也不信任人性,他一心就想着,孩子一定没有兴趣读经,要引发他的兴趣,而引发孩子兴趣的方法就是适合孩子的习惯,孩子的习惯是什么?好玩。所以就游戏教学法。所以有一些人推广读经,一开口就说,读经是不是很乏味的?大家都说是,所以我们要鼓舞孩子,就要有一些游戏,敲木鱼、打响板、接龙啊、给他奖品啊,等等。如果他没有高度的诚意跟信心,暂时这样做也可以的,但是如果长久这样做,就耽误了,因为人类本性不是如此,孩子不应该如此长大,你以为孩子都这么愚昧,纵使教了读经,依然被你障碍了。

 

所以我们提倡老实读经,就是只管读。我们对人性是有信心的,只要他读熟会背了,他就有成就感。更进一步,我们相信一个人的生命本来就是光明的、坦荡的、好学的,假如能够给他充实饱满的学习,他将感到深度的满足,这种满足或许不能叫做快乐,乃是一种幸福。所以读经教学要达到这最高的教学艺术,就是要开放一个孩子的幸福感,越读越感到自己稳重、凝定、广大、光辉,所谓圆满无尽,圆融无碍。你不要认为孩子这么小,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境界,老子不是说专其至柔能婴儿呼吗,婴儿是有道的,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孩子内在是有圣人之德的,你为什么把儿童当猴子来耍呢?

 

(因为他没有读《老子》。)

 

也不是,一些读经推广的人也读过,但是他不信,他不深刻,他只是肤浅了解人的现实性,孩子是好玩的,但是人的内在是坦荡光明的,所以一个孩子正常的表现应该是能动能静,既活泼又好学,我们要把这两方面都开展出来。孩子有时候调皮一些没关系,他只要不故意为恶,也应该在限度内接纳,但是他静定一方面,要好好去引导。

 

(有一个生动的例子,我身边又一个小孩子,刚呀呀学语,有一天他很久没看见爷爷了,他也没看过电视,他看到爷爷说你累了我帮你按摩一下,看到爷爷的头发白了,他说爷爷老了,所以家长很奇怪,他只是读经,怎么能够了解这些,能有这种心智,但是家长为什么一味否认。)

 

是的,所以我们要相信生命,生命有无穷的深奥,有无穷的秘密,我们只要诚恳的、积极的、光明的面对他,他将让你有出乎意表的喜悦和收获,你讲这种例子,这种例子到处都有的。我在辽宁听过这样的故事,父母离异,放在奶奶那里,奶奶也不知道怎么教,后来听说有一个地方有全日制读经,就送去了。到了过年,孩子写贺卡给爸爸妈妈,内容是,虽然你们没有养我,但是我读大学有一句话说,为人子止于孝,所以以后我也要孝顺你的,这个父母看了以后,痛哭流涕,都跑来看这个孩子。你说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他怎么读的懂大学呢?他就有他的懂,而且用得也蛮恰当的,纵使用的不恰当,他用的是积极的正面的用法,就可以了。你说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能懂论语的意思吗?我说不懂,但也不能说完全不懂。比如你去幼儿园问小朋友,你们要做君子还是小人,大家都说君子,什么是君子他们还不知道了,你不能说,你为什么要做君子,什么是君子你知道吗?这不是太蛮横了吗?

 

他不是这样学习的,他是整体学习、深入学习,也可以说是意向性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学习。所以我们人类的这种能力是很伟大的,这种能力很快消失的,你不保养他已经是罪过了,你还摧残他。所以读经就是开发他,让一个人在三岁五岁时就有一种不知其然的高远的理想和志气在他心中盘旋,所以不要逼迫孩子,也不要认为孩子就是好动的、好玩的、喜欢奖品的,也要知道孩子是稳定的、好学的,你越这样想他越能够表现这样子,你越认为他只是一只猴子,他越表现是一只猴子。

 

(有些人知道抚摸孩子就能得到感动,但是他不知道孩子也能做其他的。)

 

是的,这是一个时代风气的问题,我们要打开风气,因此我们要到处去跟人说,说了不相信也没关系,再跟另外的人说。

 

075、问:很多人害怕学英文,怎么学好英文?

 

答:刚才讲到语文教育多接触就熟悉,到最后他就能够灵活运用。我们中国近一百年来,都希望让国人有国际眼光,国际眼光的前提是学会他的语言,其实这种认知本身就是错误的。你要有国际眼光不一定要学别人的语言,或者有部分人把外国语言学好了,他可以用汉字来介绍。所以国际眼光不是学语言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够多读它们的书,体贴它们的文化。

 

好了,纵使要一个人有外文能力,也有两种方式学习,一种是按照很庸俗的方法,从语言学到文章,因为语言是比较简单,文章是比较难的,从浅度文章学到高度文章,这是很机械的想法。所以一百年来,中国的孩子费尽千辛万苦来学外文,都是从会话开始学,你还没有学到高度文章的时候,都已经老了,而你以前学的浅度的文章,没有用的地方,也都忘记了,所以,进一百年来,中国人学英文,费力很多,收效很少,浪费多少人才。

 

我们现在要懂得语言学习的本质,本国的语很自然就学会了,本国的文,比如我们说中国,我们认为要从白话文学起,其实白话文是不必学的,因为白话文是记录我们的口语,所以只要你认得字就能够读白话文,只要你会写字就能写白话文,我们的口语三岁就学完了。所以学白话文是重复三岁的学习,因此一个人永远不得成长,白话文教育就是让整个国民文化素质低落,文化素质低落,人心就败坏,叫做亡国灭种的教育。所以白话文为什么要学呢?我们要教高度的语文,因为语文教育是教什么会什么,所以你教文言他就会文言,到了时间他就会了,什么时间,十三岁以上,因此我们只教文言文,也能认字,而且认更多字,认字就会读白话文,怎么读,自己读,所以白话文文章不是都没有意义,但是他太简单他可以自己读,不必教,我们只教他不能自己学的,不趁这个时候教高度文章,一辈子就把五千年文化拒之门外,这个人就不能成为中国人。

 

英语就不是如此,我们要重新反省。第一个英语的语我们不在环境中,比如你设一个全美语教学环境,这是很特殊的,造作,一般的学校把英语教室变成用美语的回话,这也是造作,这结果就是费力多收获少,所以我认为中国人要学好英语是不必教英语的,我们只教英文,因为文里面有发音,也有文法,所以我们只教英文,而且教高度英文,高度英文会了低度就会,自己会就不用教。

 

(我们这一代很多学习就是语法句式是什么样,就让学生很反感。)

 

他不懂人性,他对人性没有信心,他不知道孩子心灵当中就有很大聪明,他可以领悟文法,只要给他很多资料。他客观上有一定文法,他主观上就能领悟客观的文法。所以我们不教外语则已,要教就教经典。就是反复诵读,读到会背,只要会背,资讯多了,又很熟悉,他就能领悟文法语法,又能训练出发音的标准度。所以如果以后要学会话,很快就学好了,或许这辈子没有机会和外国人讲话,又何必学会话呢,或者他要去外国,要学英语了,他有高度经典阅读能力,能把经典朗诵出来的人,要学生活语言不是一两个月就学好了吗,你为什么要费尽全国学生精神力气,要学将来不能够发挥的英语呢?所以中国人学英语花这么多时间,到最后外国人还是看不起你,你纵使学好了英语,能力大概只够美国三岁小孩的水平,大概只能读报纸杂志,不能深入他们的文化,所以近百年来中国人说要吸收西方文化,我认为都是胡扯,你根本吸收不进来,为什么?他只会和他们讲些日常生活,天气好吗,你吃饱了没有,只会写几封信,这怎么能了解西方两千年高度的心灵,你不能了解它们高度的心灵怎么能说吸收了他们的文化,所以中国近百年来是走错了路,吸收西方文化很好,但你能不能真正吸收。

 

(莎士比亚是您比较推崇的?)

 

也不是一定推崇莎士比亚的著作,莎士比亚不能完全代表西方的成就,但是他的文章很难,所以难的文章也读一读的话,就读莎士比亚。你越长大就不能读莎士比亚,这辈子就和莎士比亚无缘了。简单的东西就是名著,我提倡外文读经,世界上有文化的民族都有义务,有权利读他们的高度著作,比如日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甚至阿拉伯文,这些高度语文我们精选三万字背熟,将来就比较有能力去学他们的语文,如果能够多学几种语文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不能,先把中文学起来,也就对得起这辈子了。

 

076、问:您建议英文经典读哪几本,顺序如何?

 

不管哪一国的文,只要要学,就从经典开始读开始背,这样就很容易进入他们的阅读以及语言体系中。

 

(现在家长还是比较重视英文。)

 

是的,现在英文算国际通用语言,将来可能加上中文,甚至中文流行度会超越英文而上,但是近几十年内,恐怕英文还是有必要学,要学英文是非常容易的,只要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背英文经典,背上三万字到五万字大概就成功了,我们推广英文读经已经有七八年历史,有许多的例证可以证明孩子是喜欢读的,读起来是没有压力的,如果从幼稚园开始一面读英文一面读中文,他的表现是英文与中文同样有兴趣,甚至有些孩子比较喜欢读英文(为什么呢)因为比较简单嘛。

 

(中文您推荐四经,那英文呢?)

 

这要请教专家,我在中文读经本的编辑上有一些自信,英文的经典还不至于有大差错,其他经典就要请教专家,我编出来只是给天下人一个参考,如果你没有更好的意见,你读我建议的,大概八九不离十,如果你自己有更好的意见,就用你自己的。也可以给我建议,因为这不是定于一尊,不是一家之言,这是公天下之言,所以有人自己编读经本,也没有关系,但是他必须真的有文化的见识。如果只是为了做生意和表现自我,那成了天下的罪人了。

 

(有人希望您给出建议。)

 

有两种条件来决定你选哪些英文读经本,第一个是这个孩子年龄大小,越小就读越难的,越大就读越简单的,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可以读学校课本,年龄越小的可以读深的,因为他不必应付考试,太深的文章对学校考试的帮助不是很大。第二个条件就是,家长和老师的志气,他要培养高度人才,就要读越深的,如果只要应付考试,就读浅的好了。我建议有志气的老师从最难的读起,莎士比亚就是最难的,之后可以读一些名著选读,或者圣经啊,还有比如我选柏拉图,不过它是用现代英文翻译的,所以在英文表现上还是浅的,只是在意义上深。所以我们第一学他语言,第二学他文化,在这两种考量上来选择读本。

 

(如果是要求比较深的,您建议他读什么?)

 

建议也不能一概而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我选的仲夏夜之梦,名著选读,柏拉图我选择的是苏格拉底的自辨,或许再读一些格言名句选,如果还要再读下去,读会话也无所谓。刚说有些英语教学,每天多听多听,就渐渐熟悉。每天听就是读经的观念,读经观念是更加集中精神,其实就更加节省时间,就是对一些重要教材,反复练习,而一般英语教学就是在一个程度之内,给他读很多种文章,时间就浪费了,经典文章一两篇读熟,就比一百篇普通的文章有用。有一两篇经典文章熟透在心中,你随时可以拿出来用,所以应该用读经的方法来读外文。甚至外国人学中文,也要像中国人读经一样读。

 

有一个故事,蛮有意思,在三四年前,我去济南开座谈会,还没开始的时候,他给我介绍孔子基金会和政府要在世界各国建立一百所孔子书院,已经建了六十几所,当然现在已经超过一百所,在往五百所一千所前进,我问建孔子学院要做什么,他说要宣传中国文化,我说要请什么人来讲,他说还没有到这个层次,现在只是教汉语课程,我问内容是什么?他说就会话啊,那会话从哪里开始,他说日常生活啊,我说就小猫叫小狗跳啊,他说大概差不多,我就很严肃的和他说,了不起,我们中国文化战略了不起,我们用这种教材把外国人先教笨了,将来好领导它们。(笑)如果你叫外国人一上来学论语,背论语、孟子,那外国人好学的,外国人很快领悟到教学成效,这种理论的厉害,如果全国推行都学中国的论语孟子,全世界都走向光明,但是中国人如果不先做,那是可害羞的,所以中国人先做吧,我们也希望外国人这样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精神金钱,而达到很好效果,在自然简单轻松愉快的教学种,让一个人的人性完全开发。

 

077、问:有的孩子读英文一年多了,却不像读中文效果那么好,为什么呢?

 

答:这是当然的,因为人类的语文学习必须在长久的习惯中养成,如果按照脑神经的发展来讲,你有什么样的发音跟语法,那就构建什么样的脑神经系统来面对他,所以在脑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期内,你学习这种语文,就构建那种语文的系统,如果你有新的语文进来,他必须构建新的一套脑神经系统,如果两三种语言一同学习,他是一同建构。但是人越长大脑神经系统越来越定型,到是三岁几乎就定型了,所以如果十三岁以后才学新的,他就要用原来有的语文系统来面对他,甚至发音都不标准,你是用自己母语的音去模仿,文法系统呢,必须通过思考来转换,所以错过时机后再学其他的语文,对整个生命是非常大的耗费,所以建构语文最好的时机是十三岁之前,更好的时机是六岁之前,最好是三岁之前,如果已经十来岁了,你读中文经典,虽然文言和白话不一样,但发音和语法还是相近的,如果新的语言进来,你要构建新的系统。尤其我们是中国人,比较多的时间来读中文,比较少的时间来读英文,当然英文的效果不好啊。假如反过来,如果你是中国人,但是你在美国生活,你的婴儿出生就接触英文,二三岁就读英文经典,等到他八九岁再读中文经典,这个家长还要怪中文经典难,这是一定的嘛,这问题很无聊。如果你回到两三岁的时候,让他读中文和英文时间一样多,那他会同样的容易。

 

(也许他并不是不懂,而是不想接受,有排斥心理。)

 

还有一个问题,我称为教学心法,你心里想什么,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如果你一直认为英文很难啊,我让他读英文是残害他,结果孩子就读不起来了。如果你有很大信心,我读一句是一句,孩子起码不排斥英文。慢慢走,也能够渐渐顺利起来,所以这都是相对比较的。

 

078、问:孩子生性比较弱,但是母亲性格又比较急,经常哭,应该怎么样入手?

 

答:她的孩子是活该,难怪这个家长急,她会哭就是因为你爱急,你想她不哭,首先你不要急。送去读经班,离开你的急,读经老师不会那么急,她就会很安稳,就能稳定下来。所以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坏习惯都是家长给她的。所以以后要思考人性,对孩子要人性化教导,这样天下的孩子就很幸福。但也不是溺爱他,让他整天看电视,嘻嘻哈哈就是快乐,有时候快乐背后是空虚,那是一种非常深的痛苦,我们家长只会看表面,那我们以后就没有人才。而且这种空虚造成的痛苦不是几年,而是会一辈子,所以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我们要记住,充实饱满刚健光辉,用这样的文章来教育他,家长在教育的同时也教育自己,家长也渐渐成长,这叫做教学相长。

 

(孩子指着经文就是不开口怎么办?)

 

那没有关系,他在心里面在年就好,将来他一定会开口,或者家长越期待他开口,他反而不开口,你不管他,他或许在旁边就开口。

 

079、问:家长总感觉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答:记忆力差解决的办法就是让他读经,他的记忆力就渐渐增强了。理解力差怎么办,也让他读经。有人说记忆力差读经好像有道理,因为读经就是让他记忆,那理解力差也让他读经就解决,反正一切问题读经就解决了,那读经是不是万灵丹?

 

有一次我去演讲,讲完了以后,一个老师就很警觉,他提问说,照你这样说,读经就是万灵丹吗?我说我不好意思说它是万灵丹,但是打下良好基础,对于其他学习总是有帮助的。我讲的很客气。散会后,有一个家长跑来跟我说,你刚才回答问题那么客气干什么,以后你就说,读经就是万灵丹,读经就对了。家长比我还有信心。

 

(您为什么那么谦虚客气呢?)

 

对找茬的人我不好和他正面冲突,所以要把他吸引过来,那个人可能是存心来踢馆的。

 

刚才说读经可以增强理解力。有的家长对读经是没什么问题了,他遇到我就不问读经,他问他最关心的问题。他说我的孩子数学不好怎么办?本来我可以不回答,因为我推广读经,又没有推广数学,但是我推广读经是照顾教育全局说的,所以我说我们来思考一下,你有办法让你的孩子数学好吗?他说我有办法就不来找你。我说你想让孩子数学好,又不知道怎么让他好,你的孩子数学当然不能好了。所以现在教育界的人,都犯同样的毛病,你想要解决问题,连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没有,那么这个问题永远不能解决。假如我们发现问题了,有了解决的办法,都不一定能完全解决,何况连办法都没有。所以天下问题是很严重的,有了问题一筹莫展。所以我们先来商讨出解决的办法,我们依照这个办法来做,看看能不能解决。

 

我说最简单方法就是,你去考察看看谁的数学好,你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一样,你孩子的数学不就好了吗?他说我孩子班上的班长数学好。我说你让孩子和班长一样好就可以了嘛。他说跟班长一样是什么意思?我就跟他说教学有三个点要注意,大概教学效果就出现了,第一个是老师,第二个是家长,第三个是学生。我就问,老师有没有特别的教班长?他说没有,老师是全体一起教。可见数学好不好不是老师的问题,以后不要怪罪老师不会教。我再问,班长的家长有没有特别关心孩子的数学,他说反而比我不关心,可见孩子数学好不好和家长的关心没有关系,所以家长不要太关心数学了,人家不关心反而好。第三点学生,我问,那个班长有没有特别努力的补习数学,他说班长没有补习的,他算数学是随便算的,可见数学不是努力不是补习就好的,所以奉劝天下的家长不要送孩子去补习数学了,不补习反而好。可见数学学习和老师、和家长、和学生都没有关系。那就怪了,数学好不好和什么有关系?我说你还不知道吗,数学好不好只有一个条件。他说什么条件?我说班长聪明嘛,他想想也对。

 

他就想,那我怎么办?我说你让自己的孩子和班长一样聪明不就好了嘛。他想也对,但马上想到不可能,每个家长都认为不可能,所以家长就在这里糊涂了。我说如果有办法让他变聪明你要不要做,他说我一定做,我说让孩子聪明的办法只有一个,读经,他就笑了,说那我不做了。为什么不做,因为看起来好像八杆子打不着。

 

除了读经能够确实快速增进一个孩子的聪明之外没有别的路可走了。我们只要一直读诵,不管是听进来的声音,还是读进来的声音,这样听这样看这样读,就在发展他的脑神经,而且是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所以读经是一个简单的学习活动,但是他是关涉到所有学习,是全面刺激脑神经发展。所以是最简单的学习,不花钱的学习,任何人都可以立刻开始做的学习,不需要任何工具帮助的学习。你弹钢琴总要有一架钢琴,打网球总要有一个网球场,读经只有一本书,所以这么简单而又全面的开发,为什么不做。所以数学不好的孩子,你就读经吧。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又来了,现在数学都不好了,我还用时间来读经,他岂不是学得更差嘛?我说如果你的孩子还在胎儿,还在幼儿园,他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劝你让你的孩子尽早读经。他说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那我劝你再生一个。

 

如果你不能再生了,现在孩子小学三四年级了,已经比别人笨了,怎么办?有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你发现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就要警觉,没有办法解决了,你就死了这颗心。但是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生了七年的老病,要用针灸的方法治疗,才能深入到经脉,而灸是要用艾草,艾草是越老越好,所以你生了七年的老病,你要用三年的沉艾。你说我没有三年的艾草,孟子就告诉你,从现在开始储存,三年以后你就有了,就可以治你十年老病,他说还要等三年, 我现在已经病了还要等三年,孟子就告诉你,你不存,一辈子也没有三年艾草,还是从现在存吧,你为什么以前不存。

 

如果你三四年级数学不好了,按照常理是永远不好了,你要改善他,就从现在存吧,从现在增进他的智能吧!怎么办?求三年之艾,读三年经。你的数学经过读经后也会增强,数学能力增强怎么表现,你从原来不会的地方做起。假如三年级孩子只有一年级程度,就从一年级开始做起,不要急,不要管学校的功课进度,因为那个进度是不合人性的,你按照他自己的进度去学,三年之后,他到五六年级,数学不仅跟得上,而且还会超越。

 

教育是这样做的,是长期的投入,但是你投入的方法正确,你收获是很大的。你让他读经一年,就有一年的聪明,读三年的经,聪明超越两倍三倍以上,他不是这三年聪明,他是聪明一辈子,因为聪明起来的人永远不会再笨,如果十三岁还没有聪明起来,永远不能再聪明了。所以增进聪明只有十三年的时间,增进聪明的方法就是开发脑神经系统,不断讯息的刺激,就是读经。但是有些人就是不信,那没有办法。所以我们效法邓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先聪明起来。(笑)

 

090、问:自闭症可以读经吗,他们读经起来困难吗?

 

答:当然自闭症越早发现越好,他的自闭的坚固性还没有哪么强的时候,一直用语文来刺激他,让他头脑成长的更加丰富。自闭症可能是有某一方面受到障碍,路打不通,我们让他打通一切障碍,他的自闭状况就减低,甚至完全改善。不管是自闭症,其他像的心智障碍,像脑性麻痹,感觉统合不良,过动,等等,都可以在越早的时候开始大量讯息刺激,让他构造丰富的脑神经系统。所以一个心智有障碍的孩子让他大量读经,他一般都能超越一般正常的孩子。这是很平常的道理,有些人认为太过夸张,其实哪有夸张。

 

(经典本身就是打开一个人的心胸。)

 

那是指德行而言,光语文的练习就对头脑有刺激,所留下来的圣贤哲理,更是有广大的成效,所以光看脑神经发展本身就应该读经,何况人格的教育更是只有读经才能解决。

 

081、问:很多读经的儿童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在同龄人中就有一种优越感,有骄傲的情绪,该怎么解决呢?

 

答:我们当然尽量的劝说,但是人总是人,他有现实性。所以一个人能力比别人强而骄傲,所谓贡高我慢,这是常常会发生的。如果了解人性,也不便太过责备,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更深一步说,一个孩子如果让他平平庸庸的成长,他都很谦卑,比照另一个孩子聪明有才智而骄傲,我宁愿养一个聪明而骄傲而不是平庸而谦卑的人,何况他还只是孩子,何况他现在受的是经典教育,不是普通的文学,不是普通小说,不是普通知识技能。这些经典在他心中渐渐酝酿,他将来会内化,该谦卑的时候就会谦卑,眼界一打开,知道这个世界学问无穷,他变成一个有志气的人,而不是骄傲的人。

 

有些人认为有志气的人是骄傲,有才华表现认为是我慢,这不一定的。我们要看他是不是欺负别人,他如果没有欺负别人,一个孩子表现一下自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要相信人性的光明,他越长大越知道做人的道理,因为有志气有理想的人表现泱泱大国的风范,你说是我慢吗?那是自然的,因为他的生命超俗拔尘,不与一般人见识,但是他是引导人性走向光明的,这又什么不好呢?

 

(总有一些个例,发展到极端的,担心他会刚愎自用。)

 

如果是一般才华的贡高我慢,也许会刚愎自用,但我接触一些孩子,在七八九岁时确实有点骄傲,我看他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反而隐藏自己才华,因为他害怕光芒四射,他知道怎么做人了嘛。倒是一些平庸之辈,稍有所得就沾沾自喜,眼光短浅。眼界一打开,心胸一开放,就没有那些问题。所以我们不要怕现在小孩子有些爱表现的情形,因为他有才华才爱表现,我们可以尽量劝导,不可以因为这样因噎废食,因小失大,你就得不偿失。所以我还是尽量教导读经,尽量劝导他谦卑,不可以因为孩子爱表现就责备他贡高我慢,而停止读经。

 

有很多是学才艺,仗着才艺而骄傲,只学才艺而骄傲可能一辈子改不掉,但是学经典一时骄傲将来可以改善的,所以我们要相信经典,相信人性,所以有这种担忧的人都是对经典没有信心,对人性没有信心。我就对经典有信心,我们开放出来,给大家都在一个光明的世界中自我前进,将来他会遇到很多跟他一样有能耐的人,他就会谦卑了,因为现在旁边的人都不如他嘛。

 

082、问: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来说,如何培养孩子文化的信心?

 

答:你不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化信心,而要培养和倡导家长和老师的文化信心。孩子就给他一直读经,不要讲文化信心给他听,他成长了,自我领悟了,自然就有文化信心。没有经典做底子,永远没有信心,有信心也是愤世嫉俗,有些人提倡中国文化,要为文化尽心尽力,我看这种人也很可怕。他自己没有什么才华,就是凭着一种热情,这种热情有时候是激烈的,这种人也很可怕,我常说要平和中正,光明坦荡。

 

(还是要建立家长对经典的信心。)

 

家长和老师要有信心,对儿童就不需要要求他有信心,给他这些经典,自然有信心。。。

 

083、问:教育子女的责任是否要完全推给老师?有些家长就是这样,把孩子送去学校了,不管他讲什么。

 

答:如果老师值得信任,这是对的,如果老师不值得信任就不可以这样。但是老师值得信任,孩子也不是二十四小时在老师那里,所以在谁那里谁负责任。

家长自己没有文化信念,没有教育本领,你信任老师就好了。如果你信任老师,老师在做读经教育,在做长远的培养,你完全信任,纵使孩子回到家里,你也要按照老师的方式去教,这也是完全推给老师。如果老师不可靠,只教他天天考试,那考的试,你从小有考过试,知道长大以后没有用,为什么要把他全部交给老师,所以要看谁懂嘛。

 

(据您了解,如果用百分比来形容,有多少老师是值得信任的。)

 

按照我的方法做的就值得信任,没有听我话的就不值得。

 

(笑,这是顾左右而言他。)

 

这个比例讲不出来。

 

(就您的感觉呢?)

 

大概万分之一吧。

 

(哦,太可悲了。)

 

那不是,听到我讲万分之一的人不要伤心,你可能就是那万分之一啊。以前的朝日新闻,日本最大的新闻,一天一个大标题,我们有些国会议员是猪,这引起国会抗议,如果你不道歉,就想办法让你关门,报社压力很大,隔天就登出道歉启示,说昨天写错了,应该是我们有些国会议员不是猪。(笑)所以我们有万分之一的老师是值得信赖的,可能你就是,或者听到的人都是。

 

084、问:为什么一些儿童需要在家里自学,这个没有形成风气,家长还有一些担忧。

 

答:也不必形成风气,因为一个体制的建构不是那么容易的,背后一定有强大的学理、精密的思考,还有许多经验的累积。尤其是近一百多年来,是由西方传来的,我们认为西方是最完美最可靠的,所以推行有年,体制的教育还是牢牢掌握了家长的思考。而且体制教育也不是完全没有效,让家长完全退出来,一般人也很难接受。所以我常说,只要一千个学生里有一个人在家自学也就够了,所以在家自学表现了一个国家教育的多样性,将来或许可以培养出更加多元的人才。

 

在家自学已经是国际上教育开放不开放的指标。美国有百分之三的孩子在家自学。中国的教育观念跟教育制度的发展还落后美国几十年,一步要追上去,恐怕不容易,因为国民的觉醒力没有那么好。所以在我期待中,只希望千分之一,我们只希望做到美国的三十分之一就够了,我们从幼稚园到初中一共有三亿的学生,这三亿学生,一千人有一个在家自学,就有三十万,有三十万能读经,将来国家的人才就用不完。我的期待是很小的,也希望这种期待与天下同胞共同来分享来完成,这都是为国家民族前途着想,乃至于为整个世界,整个天地宇宙着想。这理论不是我个人的,期待也不是我个人的,是大家一起的。所以这个理论是让大家来思考来检验,这种实践是让大家来参与,暂时不能参与的人也不责备,因为时代是开放的,我们的政府是清明的,社会是自由的,人人用他自己认为最好的教育来做,他就安心了,就对得起孩子了,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要全天候来读经。但是人人多多少少读一点经是应该的,少数孩子全天读经。我常常开玩笑说,有福气的孩子才能读经,有大福气的孩子能够读很多经,你福气不够,想读经还不很可能的。所以我们把道理、把案例、把期待说出来,让大家思考讨论。赞成也好,不赞成也没关系,每个人都很诚意的做人,都按照良知来做事,依照理想来教育,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085、问:为什么一些孩子要在家自学,怎么样学更有效率?

 

答:所谓在家自学是针对现行体制,有些家长发现儿童读经效用很大,更进一步认识到非读经不可,而且培养高度人才必须大量读经,所以就没有时间做学校功课,比如一天读四个小时以上,就几乎不能上学,就从学校撤出来,这叫做读经在家自学。当然在家自学的情况本来是人类教育的基本状况,也就是说从古以来中外教育都是家庭做的,要么是父母教,要么是请家教,要么集中村庄孩子,由老师来教。自从一九一七年德国要普遍增进国民教育水准,有了义务教育法令,就是家长应该把孩子送去国家办的学校,孩子接受教育变成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义务。后来世界各国都认为这样规定很好,因此义务教育的情况就流行于世界,中华民族也是从民国初年开始渐渐实施。在实施早期,功效是很大的,因为有些家庭是不懂得教育的,有些家庭没有能力给孩子教育,所以国家让国民都受基本教育是很好的,不过,西方经过一两百年也发现,由体制设计的一定模式,一定的教材,这样就好像工厂里量产物品一样,所以人才不够用,因此也有一些有见识的家长,他认为自己有独特教育理念,而且他认为学校体制设置不理想,所以就自己教,在国外有一部分是因为宗教问题,比如基督教国家百姓,有些人认为要过基督化的生活,但是学校没有这种生活,所以要在家教。另一部分是自己有自己专业,所以要自己教。在中国,我们从民国开始已经有义务教育法规,当时对于知识教育普及是很有功效,但是已经七八十年了,社会经济基础渐渐发达,家长眼界也打开了,有些家长也有自己教育理念,要把孩子培养得比体制更好,于是就在家自学。

 

自从我推广读经以来,我也渐渐加入读经在家自学观念,如果家长对读经认识很深,我也鼓励他在家自学,在台湾,在家自学已经列入教育法规,不过,要经过一定程序的申请。

 

说到在家自学,本来就是最自然的,流行最久的教育模式,因为不管东方西方,在古老的时候都是由家庭做基础教育。尤其中国古代政府非常聪明,所有人才都在民间培养,他只挑选,考状元。所以古人只说教育,并没有在家自学这个名称,在家自学是针对义务教育而说的。义务教育的来源大概是一九一七年德国政府考虑到要增进国家竞争力,国民必须普遍有基本智能,于是开设学校,要家长把孩子六岁送到学校,起码教六年,给孩子教育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义务,这叫义务教育。中国民初由政府规定的义务教育渐渐实施,早期的时候确实产生很大成果。西方一两百年以来,发现学校教育不是最好的,有些家长认为可以教得更好,本来学校是为了教出人才,而家长认为可以教出更好的人才,这是共同的目的,所以西方政府就渐渐同意甚至鼓励在家教育,这风气就渐渐流行。近几年来在台湾也有一些家长给孩子在家学习,有些是因为宗教的关系,但大部分是为了家长有特别的理想。自从我推广读经后,家长发现孩子读经越多,效果越好,有些家长也问我能否在家自学,我就开始推广读经在家自学,自从这样推广,自学的人数是以读经最多。这也有几种模式,第一是家长自己教,他要有教育观念而且扮演好家长和老师的角色,也有为了教自己孩子,他去找邻居亲戚的孩子,五六个,七八个,请一个老师来教,也有是知道读经重要,他自己开一个地方,也有人送来读经,有些走读,有些寄宿,这样的设立越来越多,我们就统称为读经学园或学堂,按照古人的说法就是读经私塾,但是和私立学校不一样,私立学校观念和模式还是体制的,但是在家自学就完全不同于体制,不过教育的理想是一样的,就是培养人才。我认为怎么教能培养人才就怎么教。现在政府开明,鼓励社会多元,我们也宣导家长对在家自学不要有什么异样眼光,因为去学校和在家一样进步,尤其在家自学有一个优势,因为学校功课很容易了解,也可以兼学学校功课,所以一般在家的孩子,他的课程安排是:以读经为主题,为核心,但是也需要学些其他的东西。

我认为读经之外,第一层必须学的是体育,就是身体活动,但是我建议是中国武术和印度瑜伽;第二层,如果有时间精神,就阅读,广泛阅读,读经孩子都很喜欢课外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的知识量增多,理解力就强;第三层做学校的功课,读经孩子能力很强,所以不用教他自己就会,这样他有一种自我满足感,所以有时候老师还要限制他,学校功课变成令他高兴的学习,甚至可以做奖赏来用,你要读书好让你做学校功课;如果再有精神,就学一些才艺。这就是在家自学一个功课安排,我并没有很明确设计规矩,你一定要用多少时间做什么,但有一个基本法则,你去调配。那么,有的学生就真用四个小时读经,三个小时中文,一个小时英文,六个小时呢,就是四个小时中文,两个小时英文,其他时间再去调配,总之除了体育之外其他可有可无,比如阅读,一般人认为很重要,其实对读经孩子来讲,他是喜欢读的,但读书的时间不可以压缩到读经时间,如果简直没有时间读课外书了,不读也可以,因为他读经多了,能力很强,两三年后,读很简单的书,本来花一个礼拜时间读的,现在也许一天就读完了,甚至不必读也可以,那些童话读来做什么?总之,凡是不能够大量增进人类智慧的东西,都用很少时间精神去学,或放在以后在学,所以在家自学的孩子每一天都在长进,而且是一辈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086、问:我知道您推广读经,台湾高级长官您也见过,我想知道他们什么态度?

 

答:这是当官的人一般的态度,就是恩哈。

 

(那您呢?)

 

我就继续做。

 

(您走过大陆很多地方,支持的多,还是反对的多?)

 

凡是遇到我的,几乎都支持,至少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不支持都是因为没有接触过,没有听过我的演讲,没有听过理论,他想当然耳,一听到要背古书,一下子就气急败坏了,这是很无奈的。

 

(就改变教育体制,大陆和台湾哪个更开放些。)

 

就我的聪明,我应该说都很好都很好。

 

(笑)(以后您还会为这样的问题和他们交涉嘛?)

 

当然,我虽然不很主动,但一有机会我还是要说一说,不管对谁,不管是对百姓,校长,老师,官员还是中央领导,这是知识分子的责任。

 

(您怎么理解他们的态度?)

 

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每个人都有既定观念,他们都是有学问有地位的人,他们对自己观念的信守比一般人坚定,而且他们没有时间好好了解你在说什么,所以基于外交礼貌听一听,其实没有听进去的,所以只要他们不反对,我就很感激了。

 

(以他们智商来说,应该很快就理解。)

 

他们没有时间听的,就是听的哪一段时间,心思也在别的地方,所以他们是没有了解,不是不支持,我就好几次跟台湾政府当局说现在读经在社会上已经很流行,有很多成果,是解决教育问题最好的方式,我们愿意把十几年推广的方式奉献给政府,教育毕竟是政府大计,要比较快的让国家解决教育问题,一定要政府支持,我三番两次的建议,得到的就是哼哈两字的回应。这也是意料之中,我也不意外,我也不失望,人间世本来如此,如果你有任何妄想都是自己不了解。所以只要了解了人情世故,就能坦然面对,你认为他们很奇怪嘛。

 

他们也很有学问的。

 

正因为他们有学问,往往坚守自己的学问,就不会再接受别人不同的意见,尤其我的意见差得哪么远。

 

(有学问不是要心胸广大嘛?)

 

本来是这样,但那是一种理想

 

(等这些孩子长大了。)

 

是的。

 

087、问:在家自学教不下去了,孩子厌烦了,有什么办法?

 

答:据我所知的,其实就是有跟我保持联系的,随时有问题都提出商讨的,这种在家自学的地方往往越办越盛,学生越来越多,家长越来越高兴,没听说哪里办不下去的,不知道哪里办不下去,办不下去一定有理由,他一定没有按照我的建议来做。不是说不按我的建议就怎么样,而是如果我的建议是道理所在,他不按照道理,当然教不下去。所以如果他教不下去,就把读经理论再想以遍,一定是哪个环节出现差错,甚至是大差错,就是不了解,按照自己的想法,掺杂不成熟的理论。

 

088、问:有些家长担忧,在家脱离社会属性,会不会没有交往能力?

 

答:就是合群性。首先这样看,第一点,在家自学也不是离群索居,家庭也是有相当开放性,家庭来往的不是人嘛,也要和人来往。再如果是一个班,有十几个孩子,他就有同侪,来往的家长也都是人啊,尤其是我们说群性教育,就是合群教育,什么叫合群教育?一个人要他合群,其实要启发他的良心,有良心的人就能合群。所以群性教育不是把一群人放在一起就合群了,我们的学校不是这样嘛,他们合群嘛?台湾的学校不都是群体生活嘛?台湾立法院合群嘛?所以群性教育是合群的教育,不是群体接受教育。

 

(问这个问题的家长,他的孩子只是一个人在家里,担心失去竞争力。)

 

在台湾也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家长跟他提醒,你的孩子必须有朋友才好,他就去问孩子,你自己在家里一个人读书,你都没有朋友怎么办,孩子说,我有啊,他家长说谁你朋友,他说子路啊,子夏啊,子贡啊,我们都是朋友啊,杜甫是我爷爷啊,李白是我叔叔啊,他怎么没有朋友呢。他一有机会,还是出门的啊,出门和邻居在一起,不是群体嘛,而且他不是被关起来,他偶尔也去学校,他的同学反而跟他很好,他也对同学很好,所以要保持人的温暖的悲悯的心,仁慈以及同情的心,这样他在自己独处时,不会感到孤单,与人一起的时候,他能够与人沟通良好,体贴别人,这样就是有群性的人,所以一般人想太多了,一谈到在家自学就只有一个人,其实人是活的,他也会走来走去。

 

089、问:无论这个孩子是否读经,一般家长对于数学都是忧心忡忡,您怎么在读经中解决这个问题?

 

答:数学教育是我们吸收西方文化以来,一直成为东方各个国家很头疼的问题。数学怎么教?其实我认为数学是很简单的,数学是人类心中本有的东西,我们不过把心里早知道的道理,一层一层发掘出来,这样就能成就数学。东方人教数学哪么辛苦,学科学哪么辛苦,一百多年了,还是赶不上西方,数学这么难嘛?本来人心中的东西,为什么这么难呢?我从教育的立场来思考,发现不是数学难,而是对于数学教育的本质没有把握到。我们违反了数学教育的规律,所以非常用功但是没有成就,白白浪费了他的生命,白白折磨他的心灵。

 

数学要怎么教?我就说,也是跟读经的方法一样,或许说,跟所有做人道理一样,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顺着他理解能力发展,引导他发展。注意引导这两个字,我们国内的教育就不是用引导的方式,而是用强迫的方式。强迫本来聪明的孩子,强迫他不可以聪明,强迫本来不聪明的孩子,你一定要聪明起来,结果大家都受苦。其实数学教育有他的规律,而西方把握到规律,就是数学根本不用教,要教就随便教一教,要学就随便学一学,他们就成科学国家,那不是得了便宜有卖乖吗,我们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笑)

 

090、问:老师和家长怎么落实数学教育呢?

 

至于怎么操作,我认为很简单,不要障碍孩子的聪明,但也不催促他的聪明,他能做的时候,让他做,做到哪里算哪里。数学是逻辑的表现,而人类逻辑能力,也就是理解能力是随着年龄发展的,所以到某个年龄就有某种成长。有些天生就比较聪明,顺着他的生长就日渐生长,有些不聪明的孩子,他也在慢慢发展,数学要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怎么做呢?就是从两岁三岁开始,就教他一点,比如数数,就让他数,数不来,没关系你就等着,两三岁的孩子有的从一数到十,有的从一数到一百,有的不行,不行的孩子你不要紧张,你就等着他,一年以后他就会数了,差一年能差多少呢。一年以后还不行,两年以后他肯定会数了,为什么要哪么急呢?急有用嘛?两三岁这样,四五岁这样,五六岁都这样,你会数数了,你懂加法了,引导他思考,让他回答,他能够题目就让他做,能做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以不教为教,让他玩数学。到小学有了教材,建议小学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小朋友会做自己做,他会做自己高兴做,不会的也白教,所以数学是不必教的,谁教数学谁笨,而且把孩子教笨。因为那个会的你还教他,他不得前进,不会的你硬教他,他就心生恐惧,所以都笨,因此我们的数学教育是把孩子教笨的教育。怎么看到他笨呢,他到三四年级就可以看到,因为普遍一二年级孩子百分之八十数学都九十一百分,因为那时候从零开始,他有了理解力就很容易了解那时候的数学,但老师全班一起教学,对于聪明的孩子,就限制他,不让他成长,还没有成长起来的孩子,就逼迫他,让他一定成长。所以我们做法很简单,大家放轻松,了解人性,了解儿童,了解个别差异,让每个人依照自己的能力去做数学,做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几年之后我们就有数学家,就有科学家,而一般赶不上功课的人,他也可以照常过日常生活,而他学习历程中没有多少挫折,他对于思考就有兴趣,这就是一个会思考的民族,一个民族都会思考,其中必然产生数学家科学家,这样我们的科学才能赶上世界的水准。

 

(到现在我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我都不懂,我是说应用题,这个管子多少水,那个管子多少水?)

 

我出个题给你做,有一个水池,东边水……

 

(我的孩子问我时,一头雾水。)

 

如果应用问题,往往不是你不会算,往往你不知道他在问什么。你会不会算是数学问题,你知不知道他问什么,这是语文问题。

 

(可是我是语文课代表。)

 

那你以后把题目念三遍,看知不知道,不知道再念五遍,念十遍,列出方程式,你就能算了,因为加减乘除你会吧。

 

(乘除比较不会。)

 

那没关系,你这样的年纪,让一个会数学的人来给你补习,一个小时你就会了,所以小学不会的,初中再学,初中不会的,高中再学,但是现在国家的教育思想有太过急切的情绪,认为要我们的国民快速赶上西方,就必须用强大压力做最困难的问题,就是比西方科学国家困难三到五年,这障碍了他的思考兴趣,摧残他的思考力,所谓培养出一批不会思考的国民,我们常常骂我们国民不会独立思考,原来是我们的教育把他教坏了。真正的科学国家知道数学和科学是要靠思考解决问题的,而思考是以彻底明白为标准,不是糊里糊涂教他做很多题目,叫他应用公式,这个思考是每个人心中的事,你不可以强迫他,你只能引导他,所以政府的数学教育思想要改变。再来,老师和家长才可以放松,因为教的好教不好都没关系,成绩好不代表成功,现在不好不代表以后不好,同时,一个人成功不需要哪么深的数学,那是做数学家用的,不是生活用的,我常说,我们去市场买菜,没有人用sin、cos来买菜,他也照常过很好的生活,最重要是能够思考,喜欢思考,而不是每个人都做那么深的数学,所以让所有人做那么深数学,中华民族永远不能成为科学国家。

 

091、问:对那么多反对的声音,如何来面对?

 

答:如果有人真的很反对读经,我就觉得很安慰,什么教真的反对?我们读经是关心教育,真的反对的人是为了关心教育,他怕把人教坏了,所以他才反对,这种人是有热忱的,对教育有良心,凡是有热忱有良心的人都是好人。但是,如果这些人反对读经,是读经真错了吗?还是他不了解,他心中有自己一套对读经的想法不是我们的想法,他以为读经就是他想象的那样,他怕这样会障碍孩子,这是有良心的,所以我尊重他。但是我奉劝他,为什么不拿出知识分子的诚意,开放一下心胸,先把对方了解清楚再来反对。所以他是有热情但是不真诚,学术的真诚是先了解对方才来批评。

 

有些人呢,不是为了教育的良心,他是为反对而反对,凡是跟他不一样的闭着眼睛就反对,他从年轻时候就反对这个世界,这种人叫疯子,你对疯子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就付之一笑。所以没有人能反对读经,如果真有人反对读经,他反对的对,我明天立刻改善。所以我不是要坚持读经,我也不是刚愎自用,也不是自以为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反正教育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凡是关心教育的人都该这么想,谁能提出读经教育的缺点,不合人性,不合教育理论,不合儿童心里,你提出来我马上接受。如果有人反对读经,我是高兴的,因为他可能成为我的老师,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有这样的诚恳,来真正了解读经后来批评,我非常失望。

 

(这些人对你的劝告有效用嘛?)

 

没有一个是让我做参考的,都是八股,都是五四以来的八股,都是西洋的八股,都是一偏之间。

 

(没有人转化观念嘛?)

 

转过来就不会批评了。

 

(我是说在您劝告之下。)

 

有,有的本来反对,后来支持了,支持了他就努力协助推动,所以我相信人性,我相信真理,我相信良心,我相信知识分子,所以我相信读经会越走越顺利。

 

092、问:有些家长担心,孩子一直在家读经,将来会怎么样呢?

 

答:所谓在家读经只是大量读经的意思,你在学校也可以大量读经,比如说我们一些学校知道读经的重要,他用大部分时间来教读经,你就不必在家读了。大量读经可以培养更有学习能力,有心胸志气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前途广大。当然我们也要做一些培养,怎么培养,我的计划是,十年读经,十年解经,十年立业。比如三岁到十三岁,他用大量时间读经,能够背诵三十万到五十万经典,包括中文和外文,甚至更多,到十三岁以后,理解力发达,就可以解经了,对于背过的经典每一字每一句每一章每一节统统深入其中,他就具备了自己思考的能力,然后给他古今中外所有学术代表著作,给他知道人类有多少学术成就,让他了然于胸,他就可以纵观全局,成为他独到见解。而这不是他的主观,而是基于人类共同智慧,凝练出人类新的文化方向,这样就能贡献给我们的民族,甚至全人类,这叫做时代的人才,世界的人才。到了二十三岁,让他去遍访名师,让他去名山大川,历练人生,到三十三岁,成熟,成为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祖先的人才。

 

(教改可能要很长时间,家长希望您給一个合理建议。)

 

在家自学可以家长自己教,可以请附近邻居亲戚朋友孩子一起来,也可以开一个私塾,天下愿意学的孩子一起来,模式很多。有的人加上一点自己的意见,不一定只有读经,这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他有一个总原则,就多读经,其他是可以有不同变化的,我提倡私塾的观念,是一个总原则,没有标准模式,所以个人可以自己设置,自己推行。我也希望天下私塾可以交换意见,共同寻求更完备的模式来实施教学。我们正在做这样的建议。

 

093、问:您一直在强调有生命那一刻起就应该胎教了,那应该怎样进行呢?

 

答:我们凡是进行一种教育,都要知道他的道理。胎儿能不能学习?如果他不能,教育就没有效果。古人有胎教的说法,我们不信了,不过西方也有研究成果,胎儿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因为他的心智正在成长,他从脑神经发展说起。所以至少在脑神经发展上我们应该做胎教,何况他还有性情的培养呢。我们先了解脑神经,脑神经要依靠讯息的刺激才发展,而我们人类接受信息有五个管道,眼、耳、鼻、舌、身、接受色声香味触的信息,在胎儿时期,眼鼻舌身都不起作用,只有耳朵,听觉起作用。因此我们教育管道非常简单只有一种,就声音。要用什么声音呢?我们说用丰富的声音可以刺激精密的脑神经发展,用优雅的声音可以陶冶他的性情,所以给胎儿的就用丰富而优雅的声音。大家就去自己选择。如果不会选择,我建议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天地宇宙的声音,但是我们现代人类已经渐渐远离天地宇宙,幸而我们还有第二种,就是天才的声音,表现为音乐,被称为经典而流传千古,叫做古典,这就是胎儿最好的教材,第三种就是经典诵读的声音,经典就是好的文章,所谓抑扬顿挫,父母念是亲切,音色好的人念是优美,可以同时给他听,二十四小时。家里有人怀孕准备两架cd机器,一架放古典音乐,一架放经典诵读,放在不同地方,声音可大可小,以小为好,早上按一个play一个replay,因为声音都是天才的声音,我们就正在教孩子称为天才,这样听十个月的声音出生的孩子,已经在各个地方有这种案例,我们称作读经宝宝,凡是读经宝宝就不一样,相貌不凡,很好养,不哭不闹,越长大越表现他的聪明,越有气质。所以我常到各处去,都请当地人一定要推广当地胎儿教育,让以后所有出生的婴儿都是读经宝宝,这种孩子几乎不用教,他好学成性,他聪明绝顶,他性情温和,学校里面免除许多教育困难,我们国家以后就出现许多人才。

 

一个孩子如果出生了,眼睛张开了,就可以有第二个管道的教育,看越丰富越优雅的图画、颜色。一种是天地宇宙的景色,所谓鬼斧神工,再来就是人类永垂不朽的名画,戏剧,舞蹈,看三遍五遍十遍二十遍,让他在三岁之前听尽世界名曲,看尽世界名画,打下他一生美感基础,高度鉴赏能力,精密的头脑,温和的性情,就步上人生康庄大道。

 

至于读经,初生后继续听,到他能够看字,能够跟着诵读的时候就可以读经了,教他认字,认字就能阅读,就开拓了心灵广大世界。这是我称为读书的生涯规划,从胎儿开始,到出生,到十三岁,以读经为主,以吸收为主,以涵养为主,十三岁之后才开始去理解,开始去融汇贯通、发明创造。

 

094、问:您现在这样温和,您也接受过胎教的教育么?

 

答:应该没有,因为我们近一百年来的中华民族是荒废的,苍白的,国不成国,所以没有教育观念,我不是因为从小读经长大,我是因为长大后后悔,我来推广读经。说我的气质好,那是我长大以后自己修养来的,从我能够反省自己开始,十五六岁吧,所有人都是十五六岁反省自己,有些人就自暴自弃,自暴者就是愤青,自弃者就患忧郁症,能够积极正面面对自己生命,来面对世界,这才是更有意思的,我从哪个时候开始尽量勉励自己亡羊补牢,能够长进的地方自我长进,能够学习的地方尽量学习,我还差得很远。

 

您太谦虚了。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和顺居中,英华发外。不过我还是当不起古人这么说,我还是很差的,我是尽力而已。

 

(但是给了别人这样的感受。)

 

你少见多怪嘛。

 

(可是好多人都这样说。)

 

你不要让我睡不着觉了(笑)。

 

(仅仅是饱读了诗书嘛。)

 

我不是讲我自己,所谓饱读诗书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做书呆子,另一种呢是从读书的历程中,发现智慧,书中的智慧融入自己的生命,这时所读的书才是真的,你才知道经典的每一句话都是实在的。近百年来的中国人一直批判古人,但是根据我的看法,如果我们自己认为自己很聪明,我想古人也不比我们笨,我们觉得自己生机活泼。我想古人也年轻过。所以我做学问,是先相信古人,然后拿我自己和古人比比,我们不如古人,要见贤思齐,如果我们比古人好,那是因为站在古人的肩膀上,我们要庆幸。我们看到古人的缺点没什么可骄傲的,古人的好处你还没有学到呢。所以我们做学问的方法就是相信古人,与古人为友,互相见贤思齐,然后面对现代。因为古人的环境和我们不一样,但是他们心灵是一样的,古人处事的态度我们可以拿来用。我们读书往往读到他的事件,但是事件背后有他的道理。事件可能过去,但是道理不会过去。有些人认为古人说的都是古事,现代有现代的事情要做,这种人是不会读书。所以我觉得假如我有一点点成就,是因为接受了智慧的熏陶。智慧是无穷的,文化是广大的,我们应该敞开心胸,先学习,再批评,不要先批评,你以批评就不能学习了嘛。

 

095、问:具体如何教数学

 

答:刚才说数学是不用教的,自己学的才算,本来就应该这么做。我在推广读经的同时,也注意到数学科学的教育,我就叫老师试试这种方式,有的老师真的尝试了,最好的起点是小学一年级,他一会认字,就可以让他自己读数学课本,做数学习题。老师有一招很管用,就是鼓励学生偷写数学作业

 

(偷写?)

 

是啊,我们的体制就是,不管阿猫阿狗,就用统一教材,我刚才说了,有些孩子能往前做,老师为了军事化管理,不让他往前做,我还没有教,你就偷写,你小偷,擦掉,重写,结果那个学生一生的思考兴趣就被你障碍了。这是对不明理的老师说的,他就往前写,写到他做不下去的地方,他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每个人都停在他思考的最前端,但是我们不要逼迫他,他再过几天,几个礼拜,几个月,他说我又会了,他就往前进。跟不上的怎么办呢,也一样,只管他自己做,问问老师,问问同学,问问家长,启发他一下,他还是不明白,这时候老师应该安慰他,不是指责他,说没关系,现在你还小,这些题目太深了,过一阵你就会了。过几个月果然他会做了,二三年级不会做的题,他到五六年级肯定会了。

 

(那他二三年级肯定不及格了。)

 

那你是要为他二年级考试及格而奋斗,还是为他一辈子幸福奋斗。

 

(这是体制问题。)

 

这是家长心态问题,老师教育理论问题,国家体制问题,所以要一体解决,要不能解决,就要有人负责任,国家体制不能负责任,老师不能负责任,家长要负责任,家长不能负责任,这个孩子就活该,叫做共业。我们在业力之中,中华民族就是这样激情,这样妄想赶上西方,而不知道数学科学教育的本色,用非科学的教育想把数学教好,是教不好的。所以中国人一定要反省,数学教育的方法一正确,天下孩子都很幸福,而且将来就可以很自然出现天才,这些天才很自然可以成就。

 

(就会有很多华罗庚出现。)

 

是的,因为华罗庚一定不是在老师的课程下出现的,他一定超越课程,所以要有天才老师才能教出天才学生。我们整个民族人口这么多,必定有几百几千个华罗庚,白白被我们体制扼杀了,所以不在学校上学,问题就容易解决。读经私塾的孩子,数学是可有可无的,你也可以一辈子都不算数学,你也可以过现代化的生活,他饱读诗书,看了很多课外书,到了五年级,从一年级数学做,大概一天就把一年的做完了,一个礼拜就把二三年级做完了,为什么要耗费哪么多精神力气,一步步辛苦的做数学,所以这就是不了解儿童心理。儿童理解能力是慢慢成长的,人类的理解能力越长大越精明,到了精明的时候再做简单数学,他是愉快的,你在他还没有发展到时候强迫他做高度难度的数学他是痛苦的,到最后,结果是一样的。甚至轻松做才有良好发展,因为数学一受到挫折,他就心生恐惧,心生恐惧就学不好,勉强到初中高中都是假的,这辈子不喜欢思考,跟着庸俗的大众过他的人生,所以你逼迫他学数学,不仅没有数学成就,连人生都败坏了。

 

所以数学教育不要那么认真了,我们要成为科学国家是非常容易的。总结一句,数学是不用教的,谁教数学谁笨,把人都教笨了。

 

096、问: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是符合天性,更多接近自然,读经是否违反天性,是否和接近自然冲突?

 

答:孩子是活的,他有机会就接近自然。你上学就接近自然了嘛?你用上学的时间来读经就好了嘛,你又不是把孩子放在暗房里面。这种问题都是推理太过,想太快了。他该锐利思考的地方他糊涂,这样的地方倒精明。他把孩子想成死机器,把家长都想成暴君。

 

(接近自然重要还是读经重要?)

 

那就叫他去非洲过原始生活吧。当然都重要,读经是我们要教的,大自然偶尔有机会就去接近,你要是能在大自然中设一个私塾,教读经,那也是我主张的,但是如果你不可能呢?不可能就在都市里,偶尔去山林里走一走。一般人不都是这样的嘛?你怎么不去学校问老师,接近自然重要还是上学重要。

 

097、问:有的人教经典的时候讲解,您怎么看?

 

答:也无所谓,他喜欢讲就讲一讲,不喜欢就不要讲,能讲多讲一点,不能讲就不必讲。为了节省时间,统统不必讲就最好。你讲也不要板起面孔,你讲的也不一定最好,你随便讲他随便听。如果你板起面孔,他以为是标准答案,是害他一辈子。所以这是自由的,我说不必讲解,是不必要,不是不可以。所以有人讲没关系,但是请不要执着一定要讲,你讲让他了解的可能还是你的,你不讲他自己了解的是他自己,所以以不讲为比较高,讲的是安慰你自己,是浪费了孩子,请你去选择。有些人忍不住讲,也可以,但是我总是忍得住。所以我当然也能讲,但我教读经十几年,从不讲,也没有孩子问过我,十几年前的孩子,到现在,都可以自己读文言文。

 

(您是不是觉得硬性的灌输只是增长知识,而不能增长情怀。)

 

往往如此,但也不必然,所以教育是活的东西,不能一概而论,我们就是拿捏尺寸就可以了。

 

098、问:读经教育如何弥补现行教育的,他们冲突嘛?

 

答:凡是有意义的东西都不应该冲突,体制的教育也是有哪么多学者研究出来的,必定有好处,也不必排斥。但是要得到体制功课的成果,不需要哪么多时间。所以用大量时间读经,少量时间做功课,至于比例,那就看一个人对教育理解有多深。对儿童了解越深,读经时间自然拉长,学习能力提升了,体制内容自然容易。如果一直执着于现行教育观念,他就转不过来,他就害了他的学生,也害了自己,因为你用那么多时间教哪么少的东西,孩子就比较愚笨,越教越困难,你把孩子的聪明才智提升了,你就轻松。

 

099、问:现在社会关于读经的提法非常多,像文化导读,经典诵读等,您的读经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答:没什么区别。我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就用读经,但是在十几年前,中国大陆对“经”这个字有忌讳,所以许多人就用比较柔和的说法,叫“经典诵读”“文化导读”等,但是意思都一样。

 

(但您为什么坚持用读经?)

 

因为他本来就是读经吗,比较简洁响亮。

 

(但是会误会,以为是佛经圣经什么。)

 

会久而久之就会解除。为什么为了误会就取消应有的称呼呢?再说误会为佛经圣经,因为佛教徒,基督教徒还保留了读经的传统。本来文化有文化的读经,宗教有宗教的读经,文化是普遍的智慧,我现在提倡的是文化的读经,但是文化的读经传统已经被破坏了,而宗教还保留,于是有人误会。误会归误会,真理还是真理,我们应该让误会回归真理,而不是委屈真理而符合误会。所以十几年来读经的词语也渐渐流通,讲文化导读经典诵读的时候在平常也用读经,所以我相信真理一定战胜一切,不怕别人误会。我们做人也一样,你假如行得正就不怕误会,树正是不怕影斜的,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因此我用“读经”,而且一直用下去,我相信以后“读经”会成为家喻户晓的词语,那时候中华民族就有救了。

 

100、问:我们很高兴看到很多学校用弟子规来进行德育教育,您觉得读经和道德怎么样安排?

 

答:很好啊,用弟子规来做德行教育是很简便有效的,我推广读经,也劝读经的孩子都读读弟子规,并且多多少少实践弟子规。但是,德行教育和读经教育是不同层次上说的,德行教育好像空气,二十四小时都要呼吸,二十四小时都要注意德行,但是并不一定要停下来用某一个时间特别练习呼吸,所以不一定拿一段时间来训练弟子规,弟子规是在日常中随时提醒,我们要特别做的是读经,所以我们特别教读经,附带教弟子规,有时候读经,二十四小时都要提醒弟子规,这样就相辅相成。这两种教育看成排斥的,就不了解这两种教育的本质,了解人生道理以后,任何事都能做恰当安排,不会心思混淆,不会张皇失措。

 

101、问:社会上以为中国文化缺乏创造力,读经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吗?

 

答:说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多了创造力,这需要鉴别一下,这种人所说的西方创造力,应该加个限制,叫做知识的创造。其实不可以说知识的创造,叫做知识的发明。创造有很多种,还有智慧的创造啊。智慧才是真正的创造,知识只是发明。西方近两三百年来,确实对于知识方面有精彩的发明。知识的特质是累计的,是可以日新月异的,所以只要累计一层,就有精彩。不过智慧呢,他是一层又一层的,所以智慧不可以再说发明。假如说中国人的创造在智慧,这智慧如果在孔子那里成就了,那就是永恒的智慧。西方人也了解的,西方人的智慧在耶稣时候成就,两千零八年来,西方人没有说在对上帝的了解上比耶稣更进一步,西方人可以不进步,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进步。所以中国人所要进步的是知识方面,而知识要进步是很容易的,所以中国人不要那么气馁,我们有自己精彩的一面。西方有他的表现我们可以学习,见贤思齐,我们就是太紧张太恐惧了,你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怎么能面对人家的精彩文化,所以我们要端正自己,

 

102、问:一个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连中国话都说不好,也许他一辈子都用不到中文,他要读经嘛?

 

答:我们说读经其实就是把人类的智慧用很简便的方式吸收进来,如果他在海外,不想学中文,他也可以学外文,外文也有外文的经典,凡是经典都是智慧,凡是智慧都是共通的,外文经典学好了,也容易了解中国的智慧。如果他还要更上一层,也来读读中国的经,他就具备中西文化传统,他融会贯通,成为时代性国际性人才。所以并不是只有中国的才是经,我建议海外华侨子弟他已经对当地的语文很好操作,他应该多用些时间读中文经典,他读中文经典也能增进聪明,当地语文也能学得很好。他的中文比当地好,他当地的语文也比当地好,这不是相得益彰嘛。至于一辈子要不要用到中文,谁知道呢,一个不懂中文的人,可能他遇到机会也不争取,甚至逃避,所以一辈子用不到中文,假如他有这个能力,自然会用到啊,所以没有能力才用不到,而不是没有机会用。所以家长不要给他这个遗憾,要用的时候居然没有能力,所以没有用不到中文的中国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因此这个问题是因为家长见识不足,不是孩子应不应该学的问题。

 

103、问:我们注意许多读经家庭都有些宗教信仰。

 

答:目前是这样,这也是历史的理由。因为所有文化都破坏了,宗教是比较固执的团体,他们的文化还没有破坏殆尽,所以一遇到有文化的呼声,他们的回响是比较迅速的,因此在最初几年内,有宗教信仰的家庭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如果读经的道理是合理,将来就不只是宗教家庭会读经,我推广读经也是一视同仁,所以他是超越于宗教和民族之上,甚至超越于政治形态之上。智慧就是智慧,他是永恒的,他是共通的,所以我不计较谁在读经。

 

(有些家长认为你加入宗教色彩,是这样嘛?)

 

我没有宗教色彩啊,我也没有信任何宗教,假如有的话,我就信孔子,但是孔子也不是教主,儒家是信人间的常理常道,所以他不是宗教,而且他包容任何宗教。我们读经的推广者都应该有这种心态,也希望我们下一代,要有宗教情怀,而没有宗教狂热,所谓宗教情怀就是悲天悯人,宗教狂热就是有排他性。所以表面上宗教家庭比较容易接受,以后会是全民的。

 

104、问:超过十三岁怎么读经呢

 

答:我说十三岁是警惕,要家长和老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并没有反过来说十三岁以上就不可能进步了。我说十三岁以后没救了,这是一种警告,如果有谁听了以后不服气,他就有救,你如果听过以后,认为自己没救,那就真的没救了,所以任何人任何时刻都可以从经典收益,只是越小读收益越大。

 

十三岁以后我称为成人读经,可以长养他的文化胸怀,所以一个人要自己生命充实饱满,就应该开始读经。怎么读呢?就是把自己的心态降低到婴儿,就把握到语文学习的要领,只管接受不管应用,只管记忆不管了解,只管去读不管动不动。所以这就太简单了。一般成人为什么不能读经,是犯了教育思想的错误,他认为什么都要了解才有用,其实不然,科学、数学、知识、技能是了解才有用,但是像文学、哲学、美学、智慧,都是酝酿型的学问,只要你多接触,自己会酝酿,而且他的了解是慢慢了解,没有固定答案的了解,他是永远可以往前进的了解,所以你读一句就可以用一辈子,这多划算。如果你不强求,就现卖现卖,就可以读经了。

 

我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可以做参考,其实说参考是太客气,就你一定要这样做,要读经只有一个条路,就是多读。你先选一本经典,中国人就选论语,外国自己知道自己经典是什么。从第一句开始读,第一句完读第二句,第二句读完读第三句,第三句读完读什么你知道嘛 ?

 

(第四句。)(笑)

 

那大家都懂对不对,不然,第一页读完你还要翻开第二页,只读原文不必读注解。

 

(但是成人已经具备理解能力,一定要强迫他不理解吗?)

 

这不是强迫。我考察成人为什么读经典的理由,是因为他认为经典很难,所以他就不敢读,注解比原文还难,你不读原文读注解头更大了,去读注解我保证这个人注解都读不完。所以要人类从最简单的方法接近圣贤,就你只读原文,一直读完,论语总共一万两千多字,只要一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一遍,老子五千字,半个小时就能读完。这么举世闻名的经典著作,你是一个中国人,居然这辈子没有读过论语,没有读过老子一遍,我看以后很难去见阎罗王,那有罪过啊!

 

(儿童还有很多时间理解消化,成人有没有这样的时间,不理解之后会学以致用吗?)

 

经典本来就很简单,你要去熟悉他,熟悉了就自然了解。如果不了解,熟悉以后看注解就有兴趣,你才有进一步的可能,你不熟悉他,你读注解,读几句就不想读了。我不相信谁有这样的志气,你不熟悉能把一本书都看完,不信你自己做看看,你以前为什么不做,所以不要逞强了,承认自己的无能。

 

(有这样的例子吗,不看注解,自己就懂了?)

 

到处是,而且你如果读完一遍,自己做个记号,写个一,最好写上几月几日,还可以读第二遍,再写个二,五遍画一个正,画二十个正,你就读了一百遍。依据我的预测,以及很多人照着做的结果都证实,不要说一百遍,读第一遍就有相当了解,三五十遍就几乎会背,读一百遍大概一辈子用不完。

 

读一遍就有相当了解是什么意思?论语四百九十八章,大概两千句,你了解百分之一,就了解二十句,论语了解一句就不得了了,你了解二十句,你不是只会。。而且论语了解一句就等于了解一切,因为这是智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不是知识,一个萝卜一个坑。所以不要把智慧的书当作知识的书来读,一句就够,何况有很多句。你在读的过程中,对某些句子忽然有某些感悟,好像书中的句子霎时之间大放光明,照透了整个人生,照透整个世界,这叫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读书没有到这个境界,你这辈子都白费了。

 

(您这样的感悟,读了多少遍呢?)

 

我天才大嘛,读不到一百遍就很有感悟了。(笑)你就立志把论语在最短时间读完一百遍,如果真有一些句子不了解,你就去看注解,可以看三家五家十家,你就变成专家了。那时候你看注解是喜悦的,因为你得到这一句,你就融会贯通,又会得到其他句,这时候,你才真叫有能力读书,才真叫再读书。我们的初中高中乃至于大学教的国文课,统统白费了,浪费人生,而且使我们的初中高中生,最讨厌孔子孟子,因为我们违反了教育的规则。所以老老实实,明明白白,你就知道怎么做。

 

(是不是很多人反对您,您说初中高中都在浪费生命。)

 

没有人敢反对我啊,因为败军之将是不敢言勇的,反对我的人是死鸭子嘴硬,惭愧的人还有救,死鸭子嘴硬的人算了不和他计较,他将与草木同朽。一方面很少人反对我,一方面他反对我我也无所谓,因为这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我把书读了他不读,与我何干?但是从整个国家民族历史的发展,我们倒是希望人人都是心平气和从理而行,如果不是这样做,要知道吃亏的是自己,而且你对不起自己祖先,对不起自己民族,对不起我们子孙,这罪过可大了,所以你不要随便反对我。


【本站推荐】

 

待更新……

本文作者:王财贵,转载自:《王财贵65文集》第一辑《读经教育百问千答》。如欲深入了解王财贵教授哲学思想与教育理论,请关注本站,或购买正版《王财贵65文集》进行学习。

(0)
王财贵的头像王财贵嘉宾
上一篇 2024年 5月 29日 上午11:29
下一篇 2024年 5月 29日 下午2:3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直达您所关心的教育问题……
(点击底部菜单【本站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