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读经万能

善问者 读经原理 31

木木:

      这篇心得写了好久了,不敢发上来,今天看了《教育的智慧》和《从良知而行》,很感动,想想还是发上来。

 再说“读经万能”

 

 记得前一段时间写过一段心得“读经万能”,当时那种心境仍然清清楚楚,虽然写得糊里糊涂的,但是确实是真实的感言。从那以后,总是不知不觉地反思读经这件事,越来越觉得其万能无比。

  知道自己浅薄,但是一些乱其八糟的想法,总是萦绕在脑际,挥之不去,也许是这几年读经的感觉,不说一说,很难受,并且也想向王教授报告一下,更想让能接受读经理念的人,看到我的感觉生起信心及愿心,“读经”这件事实在是令人一生有定的事,实在是让人欢喜的事,我把这几年的感受写在下面,有些想法说不明白的,希望您能透过事看到真正的道理。

  孩子小的时候,我是很要强的,就是说功利心很强,但是能力水平有限,虽然是理工科大学本科毕业,但在教育孩子上面一无所知,所以只能求助于书了,有时间就泡在书店里看这些东西,《卡尔。威特的教育》很好,但是咱学不来,那个牧师爸爸太厉害了,我没有那么大的学问,但是也从中学了不少道理,比如孩子的成材是不一定非得借助学校教育的,这几年读经的经验,我才知道,不但不是非得借助学校教育,而且必须离开学校教育才能行,后来又看了很多,我就不说名字了………等等这一些书,写得都很好,每一本都有一些受益,可是迷惑也越来越重,心也跟着更累,这些书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对于孩子考大学来说,都很有帮助,可是我心里迷迷糊糊的一些迷雾总也参不透,具体是什么还说不清,总之有烦恼,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把初中高中的课本就都看过一遍,为的是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好能指导,因为是理工科毕业,看这些书没有困难,虽然没有一道一道题的做,但是基本上小学初中高中的所有内容都了解了,琢磨了很长时间,也看了一些状元、优秀教师的演讲之类的书、碟等,这时候我所能悟出的道理,就是必须要学一些能含盖现在学的,又高一些的东西才能使现前的学习得心应手,这些状元的方法五花八门,这些老师的说法也不一样,弄得人非常烦恼,所以说,我们这一代家长是痛苦的,即使没有功利心的,就想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家长,到了孩子长大,对孩子没有要求,孩子也不可能快乐一辈子,相反,就我所看到的周围的情况,原来笑话我养儿太过认真的,现在基本上是烦恼重重,我仔细想过其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是真想让孩子轻松快乐吗?不是的,他们是为了一时的懒惰,不愿意负责任,或者对轻松快乐的理解不是长远的,这样的家长太多了。等到孩子各种毛病出来了,又会找各种借口。

 我所经历过的心里,读经网上的义工Kevin在他自己的博客“月华如水”中写得很清楚,我看了感触良多,就好象是我的经历一样,如果您的孩子尚小,有一些迷雾解不开,看看Kevin的文章,然后再看王教授的讲演文章,一定会更有感觉,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把赵升君老师、伯毅老师整理的问题集看几遍,绝对会增长智慧的,再看看小筛子网站上的所有文章,小楼老师的文章和那么多一线读经老师写的日记,一生的方向就定了。有了这种大方向的定力,再从读经开始下手,其幸福真是无与伦比,可惜我儿子是没有这个福气了。 

 在没有读经前,我教孩子的方法是想数学好就得多学数学,想语文好就得多学语文,想品德好就得唠唠叨叨,孩子烦了也说,而且说的话前言不搭后语,一段时间觉得对,后一段时间又觉得不对,没有定力,感觉到不对的时候,再改,哎呀,好辛苦啊,可是,我观察周围人,他们还没有我这种改的念头呢,胆子好大呀,那么,那样的种子种下去后,孩子大了,就不可收拾。

     我们现代人,脑袋已被洗空了,心中的古人形象就是迂腐的、不开化的,我们的脑海中没有一点圣贤的话语,心灵是僵硬的,是非善恶的评价标准都是随着自己的想法,都很自私,也把孩子教得很自私,我儿子小学的时候,由于儿子胆小,时常被人歁负,所以我曾经去过学校,把欺负儿子的那个孩子打了一顿,对学校的老师,也不知道怎样尊敬,当孩子回家说老师不好的地方时,常常附合孩子,现在想来好后悔呀,对这些事情的反省是在我读过《论语》100多遍以后,心灵渐渐被软化了,从此以后不但没有出现这样的事情,而且对老师由衷地尊敬,不管老师是不是很合我意,也悟到了这样做的意义。 

     虽然儿子读经晚,只有一本《论语》,而且现在也不复习了,因为高中的学习太忙了,我也没有那种远见敢让孩子不走体制,但是,《论语》的内容有一些已经内化成儿子生命的一部份,儿子本身并无这种反省,我也不可能全能反省出来,可是我看到,比如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已成为性格,虽然孩子还有这样那样许多问题,可是如果没有经典,问题会更多,我时常想起教授那句话,“人都有求全的心”,我知道,自己也是,儿子现在已经“数典忘祖”,他们不知道《论语》在他们生命中的作用,这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反省,即使以后他们不再读经典了,我也会为自己的尽力而欣慰,因为我已经“尽人事”了,剩下的就“听天命”吧,“缺憾还诸天地”,这句话是王教授在讲演中常说的,因为一本《论语》,在他们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种圣贤的种子,就会体帖他们的心灵,这我是很相信的,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

 自己读过多少遍《论语》已经记不清了,至少有100遍吧,还记得第一遍读下来的时候,就哭了好几次,“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哭了,为什么哭呢?想来是因为这太贴近我们这些平常人的心灵了,反观自己的心,可不就是这样吗?“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又哭了,我可能是能力太差,所以每每听到“要挑战自己”,“要有创造力”这样一些话时,都会有一些烦恼,因为我自己本身就爱干一些重复性的、不太用脑的工作,比如做家务,所以看到王教授的读经方法,很喜欢,因为就这样呆呆的读就行了,不用动脑筋啊,所以看到这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时,感觉到很亲切、很感动,原来圣人就是如此啊,这是第一次,后来读得多了,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很深,我的领会很肤浅,管它呢,反正我也不是给别人看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到20多遍的时候,常常用《论语》的话去说别人,尤其是说儿子,爱人,读到40、50遍后基本上就是反省自己了,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说自己,比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觉得就是说的自己,反观自己的内心,真是什么毛病都有,那句“说而不怿,从而不改”我常常用来教训儿子,后来发现自己更甚,当我能这样看自己的时候,已经没有心情去是非人我了,心灵反而无比的轻松了,子曰:“过则勿惮改”,心里越来越喜悦,读了很多遍都没什么感觉的一句“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不知道是哪一遍,读到这句时,泪流满面,仿佛看到周公慈祥的面容,圣人原来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这样的温和,想王教授常说的那个词“体帖”,常常想起教授所说的那个花瓶的比喻,明白了一点“众生颠倒”的含义,想想自己走过的40多年的人生道路,做过多少错事,心灵到底被打了多少个结呢?不过也不用嗟叹不已,能认识到就很难了,真能反求诸己了,一切就都归于平静了,心灵虽然现在还有许多结,可是我知道,那是因为功夫不够,我已经认定这条路,后半生只要活一天,就在经典中浸润一天,这种生活是幸福的,没有压力的,也越来越不需要人际的交往,“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原来是发自内心的需求,并不是要强加给自己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安祥。《论语》整本书是活泼的、快乐的,从这里才发现孔子的心胸是包容天地的,从来没有过痛苦,更不迂腐,相反倒是无比地通达人情世故,夫子不教人痛苦,只是启发我们怎样才能把生活过好,怎样走人间大道,怎样才能过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怎样把扭曲的心灵恢复正常,“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大道至简,愈是上上乘法愈简单,教授用他圆融的智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上乘的教育方法,真是人间第一教育道场,十几年了,教授不疲不厌,只是一心为我们好,怎能不令我们感动!我儿子虽大了,可是我还会有孙子,这些年我为此多学习,多准备,等有了孙子,只要儿媳妇愿意,最少在家里教他13年,不送幼儿园和学校,除非是经典学校。 

      也经常被读经网上的文章所感动,这些老师的心灵是那么的美好,他们有些还没有小孩,怎么知道孩子是这样的呢?可见是智慧深厚的,是真正的人生老师,这些人说的话,都是那样透入心灵。

     一直以来,在教育孩子上面的烦忧,这两年突然没有了,教授说:“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缺憾还诸天地”,教授说“在现在这个时代,言教胜于身教”,不用再说话了,也不用再有自己的想法了,我们的话再好,又怎能和圣人比,就把这些圣人的言语教给小孩,不用害怕,比什么言语都好。能教多少教多少,其实什么时代不是呢,所以古人比我们聪明多了,都用圣人的言语作教材。

     从看过王教授北师大讲演后,我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就用一法:读诵、背诵、重复。那时正好孩子初二下学期,儿子背完《论语》后,初三下学期的英语我让孩子在学校讲每单元前,先预习,方法是用复读机先一句一句听,边听边写,写完后跟复读机说,说得和复读机一样了,再下一句,就这样一句一句的,不看原文,听完、说完、写完整个单元,然后开始背诵,因为这些课文对整个人生意义不大,所以孩子背下来之后,只让他们再重复二、三遍,这样对初中考试就足够了,这样的预习,听、说、读都练了,而且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课文、讲语法,孩子才能听懂,效果也好,下课再作老师留的作业时,效率也很高,跟复读机听、说、写的时候是很费力的,孩子在这时是想退缩的,无奈老妈我的母老虎固执无法抵抗,只好静静地做完了,就初三这一年,英语的分数一直就在前五名之内,没有下来过。高中英语可能比初中英语难,所以儿子的成绩属于不拉分的成绩,不在最好层,但也可以了。儿子曾经想要改成其它方法,我不准,但也说不清道理,只是坚持,语文课本中的古文,我也让儿子在假期提前背完。数学“三角函数”部分公式多,我也是用此法,让儿子在假期提前背完,背完后每天用几分钟的时间重复一遍,重复了十几天,这样做过以后,相信上课的效果一定会很好的,我也没有问,问也没用,孩子也反省不出来,其实,孩子就象教授说的是稀里糊涂的,你想让他们看过做过反省出来是很难的,根本用不着那样,就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就行。那么,做为妈妈,我已经没有能力指导孩子整个高中具体的学习,可是我会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甚至在整个人生遇到困难时,都可以用这一法去教他们:背诵、重复。这是方法,如果再加上在恰当的时机重复最智慧的内容那就更了不得,所以,老实大量及早读经,最后一定是快乐的,您仔细想想,这个道理对不对?这里面有无限的深意、密意。重复不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吗?重复不是也可能练习静定吗?重复的内容如果是智慧的内容,那不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了吗? 

      这些想法从没有和人提起过,包括自己的家人,甚至在家里不敢太表现出来,家里人会担心我,似乎是怕我着了魔,会以为我得了神经病。也可能是真的得了神经病,呵呵。 

     这两年,因为孩子不用我管了,时间较充裕,又看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净空法师的很多讲座,几乎都是哭着看的,这些大德们讲的都太好了,我个人的经验是先背一些经典,然后再看这些,感觉会很好,会心的地方多,牟宗三先生的书我也看过些,大部分看不懂,但看懂的地方有荡气回肠的感觉,所以,以后我还是多背经典,把王教授的美文及牟先生的书放到最后看,一定会十分地幸福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更愿意看台湾及海外大德写的文章及讲演,可能有点“媚外”了,比如蔡老师的讲课,亲切、实在、真诚,净空法师的讲演,那个摄受力那么强,欲罢不能,温玉老师总是那样温婉,象姐姐一样地关心、抚爱别人,王教授的文章篇篇都是美文,让人不忍卒读,怕现在读的经典少,理解得不透彻,怕读完再没有了。这些大德虽然学问高,却都那么实在、那么谦虚,让人感动,也没有架子。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吧?也许是学问深时意气平吧?窃心也想学这样,无奈写出来、说出来的东西总是铿铿锵锵的。虽不能行,内心无限地向往,这是不是从良知而行呢? 

      写了这么多,意犹未尽,记得王教授表扬过我“作文写得好”,这句表扬一直珍藏在心底,受此鼓励,才敢又写作文,希望能鼓励和我一样的妈妈们走进经典的世界,过幸福快乐的人生。

回复

共8条回复 我来回复
  • 好学者的头像
    好学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评论

    皮皮mao:

    古斯巴达的母亲递给他将赴战场的儿子一面盾牌,说道:“去吧儿子,带着它回来,不然就躺在上面回来!”    这就是斯巴达的母亲!

    几天前看到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记录片,采访到一位在战争中痛失爱子的母亲,她强忍着眼泪说道:“他在军校获得奖章,并切为国家荣誉而战,他全做到了,尽管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个悲剧,但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这是位非常普通家庭主妇,这就是美国母亲!

    希望有一天当人们看到这样情景:一位母亲递给他的孩子一本书,说道:”翻开书,开始读经吧,我的孩子。。。。。”  人们会说:”看啊,这就是中国母亲。。。”

    1周前 0条评论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下面引用由木木在 2008/10/15 03:40pm 发表的内容:

    记得王教授表扬过我“作文写得好”,这句表扬一直珍藏在心底,受此鼓励,才敢又写作文,希望能鼓励和我一样的妈妈们走进经典的世界,过幸福快乐的人生。

     

    今天,我还要再说一次:

    “木木的文章写得好!”

    我试着思考其何以好?

    曰:自然、真实。

    陆象山说:论语句句是自然,孟子句句是真实。

    想来,做人、教学,岂不也只是个真实自然罢了?

    2008/10/15 05:22pm

    1周前 0条评论
  • 善问者的头像
    善问者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评论

    木木:

    十二分感谢楼上几位老师的鼓励,感谢教授的再次表扬,您的话语木木再次珍藏!

    1周前 0条评论
  • 好学者的头像
    好学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评论

    罗依依:

    谢谢分享 所有读经家长加油!

    1周前 0条评论
  • 好学者的头像
    好学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评论

    哲萱 :

    很感动!

    1周前 0条评论
  • 好学者的头像
    好学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评论

    哲萱:

    下面引用由伯毅在 2008/10/15 06:44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大约是想十二分的幸福,所以这三者是每天都安排时间而且是都看的。

    最近看和听季谦先生的东西太多,看其它的东西太少。。。。。。又被咱们老大俘虏了怎么办。。。。。。

    1周前 0条评论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下面引用由哲萱在 2008/10/18 11:05pm 发表的内容:

    最近看和听季谦先生的东西太多,看其它的东西太少。。。。。。。。。。。。

     

    我老早就劝家长知道一件事:

    让孩子看绘本漫画,和看电视比起来,孩子喜欢电视。

    让孩子看书,和看绘本或漫画比起来,孩子喜欢绘本漫画。

    让孩子看书,和读经比起来,孩子喜欢看书。

    所以:应该教孩子,尽量:

    多读经,少阅读。

    因为人都比较喜欢浅俗简单。

    因此,奉劝哲萱及我朋友们,应该:尽量:

    少听季谦的什么无聊东西,多看其它的东西为妙也。

    2008/10/19 09:21am

    1周前 0条评论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记得前月本网有一主题,争论“读经是否万能”,已经有不少朋友明白:

    “万能”一观念,若直接地看,死煞地看,读经中当然不“包含”其它科目的学习,尤其是数理英语体育等,所以读经不可以说是万能的。

    但若间接而圆融地看,则因为读经提升了学习的智能,便可以轻便地学习其它所有的科目,可以说读经“含蕴”了所有科目,则读经是万能的。

    理未易明,事有多方,未可一概而论也。

    1周前 0条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直达您所关心的教育问题……
(点击底部菜单【本站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