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读经之异同以及“读经教育”与“经典文化教育”之辨

善问者 读经原理 23

如幻:    

[按:2月初,和小楼清羽在北京见面,同时见到了北师大的沈立博士。其时他就当前读经教育提出了几个问题,我后来上网找到了他200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内容基本上就是他当天的谈话。沈博士本人是支持赞同读经教育的,他质疑的本意也是希望促进读经教育(虽然他本人好像很不喜欢读经这个提法,呵呵)的发展,所以虽然其中一些疑问王老师和很多读经老师都曾经在不同场合给予过答复,这里还是把沈博士的这篇原文转贴出来,供各位读经界老师和朋友评鉴。]……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一,大文之所有对读经之疑,皆因耿耿于“理解”与“应用”。以我所知,古人经典的教学顺序,虽自诵读蒙书开始,但亦不讲,背诵至于四书五经,亦不求了解。往往待到有数十万字的背诵量之后,当时年龄也稍长大了,方才“开讲”。今日吾人读经,背诵时即专门背诵,与讲解时机分开,亦大同于古人也。盖因古人此法合乎人性,即合乎所谓“儿童发展心理学”也,故吾人不碍与之略同也。

    二,大文以为读经之内容,必效古来自“三百千千”等蒙学开始,又需加入一“文字声韵训诂”之小学,方才读四书五经等。吾以为儿童既以背诵为主,则应背最高明之典籍,因为对儿童来说,蒙书与经典两样教材,客观上虽有深浅,但在儿童主观上,却同样都是不懂。则其学习用力相同,但背蒙书与背经典,所得效应却极不相同。故吾人读经不依古人之法,盖因古人虑事未周,不合人性,即以成人之心理视儿童,不明儿童真正之心理也,故吾人不碍与之相异也。

    三,大文提出“经典文化教育”之名,甚伟甚佳,吾亦以为凡谈教育者皆当有此志气。然吾人所谓“读经,读经”者,是就其主要教育思理而言,标举儿童学习之主轴。以为以此简易之法,专养内核功力,中心既守,而外围杂学,皆易得也,故并不排除其它学习,唯有本有末耳。若用“经典文化教育”,总觉范围太广,意义太泛,未能直指当前教育之急务。且我自忖,以我本人之能力,若能为此民族文化扎下一点根苖,作为他日受教之根基,即已足矣,我未暇及于广大高明也,故有待贤者如沈先生者焉。唯望根苖之既育,随后有广大高明者继以任养之,切勿以广大高明之期盼而诮根苖之何以未熟也。

    2008/03/06 09:07am

    1周前 0条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直达您所关心的教育问题……
(点击底部菜单【本站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