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让孩子试读《资治通鉴》还是增加读诵四书五经的时间?

善问者 阅读作文 61

孩子去年回学校,目前每天维持两个小时读经。王教授开出的书单已完成近九成。是否该让他试读资治通鉴?还是增加读诵四书五经的时间? 

回复

共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曾国藩为训勉子弟,作了一篇文章,开头就说:“国藩志学不早”。其实他五岁开始读书,十岁左右就背完了九经(五经加上公羊、谷梁、仪礼、礼记),从此以后优游经史子集了。居然还自责“志学不早”!

    不过比起其它人,曾国藩的读书经历确实有点“晚”了。且举一代名人胡适之为例:胡适之四岁就背诗,五、六岁开始背古文,九岁就读古典小说,十一岁点读资治通鉴。十三岁就读完左传了。而沈刚伯(当代历史学家)自叙说:“四岁时先祖父便教我识字,六岁正式背书写字,先祖父安排的顺序是:第一朱子小学集解、第二孝经、第三论语、第四孟子、第五大学、第六中庸、第七诗经、第八书经、第九易经,这九本书在两年内背完,而且诗经、书经和四书是连注解都要背的。以后两年(八岁到十岁)便读完了左传、国语、国策、周礼、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

    这样大气魄的读书法是很平常的。人人都如此的。而这样的成绩只不过奠下小小的基础而已,所以胡适之说:“读资治通鉴是他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步”。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会恍然大悟!为什么近现代以来,中国一直出不了大人才!我认为十三岁之前没读过资治通鉴,这一辈子,纵使天资聪慧,充其量也不过成就一个“小聪明”罢了。所谓“暴殄天物”莫此为甚!而现在要开始读资治通鉴只要先行读经三年即可!

    随着“儿童读经”风气的展开。如果能照“三百读经法”读经–每天一百字,读一百遍,达到百分百记忆一年可背完三万字,识字量可达到三千以上,便可广泛阅读白话文书籍,一年可读超过一千–读经三年可背完九万字经典,识字量超过五千。课外读物超过三千本,即可尝试阅读古典小说,如封神榜、东周列国志、秦汉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之类。看过三、五本古典小说的语文程度,可抵得上千本的白话文读物。以后就可读古文观止(参考批注翻译而读)读过古文观止,即可正式读资治通鉴了。——司马光原文的资治通鉴,其中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可惊可叹的人品,有君子小人的大是大非,有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本,有忧古忧民的情怀,有历史兴亡的劝戒。——千万不要读翻译而改造过的白话本,因为原来的精髓醇醪,都被参了水了。

    以我们教的台北华山书院读经实验班为例,这五、六年下来,已有两个儿童读完了资治通鉴。第一个是庄鸿宇,六年前小学三年级来读经,到六年级就读完资治通鉴、史记、汉书、后汉书。从此品学兼优,今年甄试考上了建国中学,第二个是余礼祥,三年前来读经时,本是个过动的一年级小朋友,今年寒假居然可以开始读资治通鉴,而且,四个月之内便全部读毕一遍,暑假,再读完了第二遍。(现在就读新店市新和国小,正要升五年级。)另外还有莫沛儒小朋友,台北师院实小四年级,正在阅读中。

    你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事吗,其实,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也可以做到。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老师,千万不要因为自己见识的鄙陋短浅,而障碍孩子的大好时机!计算机网络,十八岁以后学还来得及,而读经、读资治通鉴,空过了十三岁就难了。

    原来古人读经读史并不偏废,“体经用史”,有守有为,内圣外王,人格方能完整。我们期盼一、二十年之后,天下有栋梁之材。至少,立法院不再以打架来解决国家大事,则苍生甚幸。

    ——二OOO年,七、十二于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飞福州机上

    2个月前 0条评论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转贴文中,有一句中的一个字要改:

    所以胡适之说:“读资治通鉴是他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步”。

    应改为:

    所以胡适之说:“读资治通鉴是我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步”。

    我前些年的确有过“十一岁读资治通鉴”的倡导。不过,不必视为必要遵循的标准。因为十三岁之前还是以读经为要,除非我所建议的经,包括中文外文都已背完了。否则,应该多背,以背为主。因为多背虽然少读,好像遗憾,但放着将来才读,还来得及,而且会读得更好。即使十八岁能读完资治通鉴,也是当世难能可贵的了。

    曾国藩说:“书有宜精读者,有宜略读者。”

    精读要熟而背诵,略读则是披阅。

    吾人所推荐的读经本,即是应精读者,其它一般知识类文学类的书,略读即可。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之佳者,及诸名儒之思想,如宋元、明儒学案,传习录等,则属半精半略者,可以多看几遍,并选段背诵。至于重要的哲学著作,如牟宗三先生的书,应全套十遍二十遍读之,以期思考通透理性焕发。

    至于诸多儿童书,随意看看即可,如无空暇,不读也可。

    阅读,或讲解,令人从理解中吸收了知识,往往表现得比较聪明,大家都高兴。

    但请不要太早启用孩子的聪明!我觉得还是让他笨笨的好。因为一“聪明”,人往往乐于“自见”,孔子所谓“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就不能再“进趋高明”了。

    须记得古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训诫。(2008/06/16)

    2个月前 0条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公益】欢迎加入儿童读经家长共学群……
(加小乐老师微信号: lexi-xiao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