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悌为行仁之本,由孝悌可以至仁否?

善问者 品格教育 81

孝悌为行仁之本,由孝悌可以至仁否?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说:

    “扎根重要”。

    又说弟子规等,

    “是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人学习的根本”。

    “无上菩提根本是十善业”。

    以我所知,这些意思,是近几年老法师常表示的,社会上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有子所谓“君子务本”,老法师念兹在兹,从“根”从“本”上教人,一代大德之见识与心量,自是不凡。

    然,所谓“根”,所谓“本”,有两层意思。论语第二章“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句下,朱子注云:“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或问:『孝弟为仁之本,此是由孝弟可以至仁否?』曰:『非也,谓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则有个仁义礼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

    一个字,有多层意思,一般人是常弄不清楚的。朱子此注,明白地分出了“本”的两层意思,可以说一个是自“体”上说的本,一个是自“用”上说的本。而“体”又是“用”的本,用是体的“末”。故,若从体上说“本”,这个本,是本中之本。以仁和孝弟二者来说,仁是“本”是“体”,孝弟是“末”是“用”,乃至一切生活规范,如感应篇、十善业,都是“末用”。但另一方面,若从“用”一面说,一切“本体”的实践,都要落实,而落实,必从小处开始,所谓“伦常日用”,从小处做起,日渐扩充日渐提升。如果没有“末用”,即不能实现“本体”的真义。故“孝弟”是“行仁”的“本”,这个“本”,是“开始”是“初阶”的意思,不是“内在根据”的意思,也不可以说是“最重要”“最根源”的。朱子表示得很清楚了。

    老法师道通儒佛,安有不知此理。故其言云:

    “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十分的肯定就是从《弟子规》开始。有这个根本,你学世出世间法才能够成圣成贤;没有这个根本,你成不了。”

    “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起步,从《感应篇》做起。”

    一再强调,弟子规等,是“开始”,是“起步”,老法师说得是很清楚的。恐怕有些信众不是很清楚,以为“弟子规”等,真是“圣教”的根源依据,甚至以为从生活规范出发,就自然“生出”仁德,只要做好弟子规,就可望成圣人。因此,便不识圣人真本事,容易弃高远而不学,那误会就大了,想必非老法师之原意也。

    总之,是内在之“仁德”生出“弟子规”,不是有了“弟子规”的要求就能走到“仁德”地步。没有了内在之“仁”,弟子规是没根的,是假的。反之,没有生活中弟子规的实践,仁德是不踏实的,是空的。成德艰难,本末相发,方为正理。(2007/10/21)

    2个月前 0条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公益】欢迎加入儿童读经家长共学群……
(加小乐老师微信号: lexi-xiao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