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学数学已经由西方研究实验过了,为何不反思?

善问者 数理读经 117

朴庵:  

  “干麻学数学”第六章──“事情不一定是这样的”中间有一段文字也很有趣。斯坦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并不一定年轻的数学家才能做出成绩,有很多数学家到了很大年纪依然很有表现。

 原文如下:(节录)

  “ 很多人认为数学家最大的成就大多是在30岁以前完成的,过了30岁就开始走下坡了。这个迷思部分来自两个大数学家非常短命的印象,即挪威的阿贝尔(Niels Abel,1802-1829)和法国的伽洛瓦(Evarsite Golois,1811-1832)。他们虽然都英年早逝,但两个人对数学的贡献却非常大。伽洛瓦可以说一手建立了现代的代数。或许是受到这两位数学家的影响,哈地(G。 H。 Hardy,1877-1947)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书中写道:“数学家绝对不要忘记,比起其它的科学学门,数学是一种年轻人的事业。”

    数学就像音乐、棋艺、网球、花式溜冰、游泳和体操一样,青少年就可以做得很好。碰到15岁的数学天才,就像碰到14岁的网球好手或16岁的奥运体操选手一样,不会有什么不同的特殊印象。法国作曲家比才(Bizet)在十七岁时就完成他的C大调交响曲,德国作曲家门德尔颂18岁就写出《仲夏夜之梦序曲》,都不会令我特别惊异。这些成就依赖优异的天赋、热情参与以及努力,但不需要对人生与人性有广阔深刻的认识。但若一个青少年就能写出深奥的戏剧或长篇小说,人物个性刻画得非常深刻成熟,我就会觉得非常惊奇。因为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对人性必须有很深的识见,而这只能靠许多年生活经验的累积。

    一个小孩是否有这种领先发挥才能的机会,通常是环境问题。举例来说阿贝尔15岁时原先很粗暴的老师被换掉了,新老师是很有启发性的数学家,悉心指导他阅读数学书籍。没有这种转变,我怀疑数学史上可能不会有阿贝尔这号人物。法国数学家贝特朗(Joseph Bertrand,1822-1900)11岁就进了有名的综合工科大学,这十分令人印象深刻,但如果你知道它的指导者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杜亚美(J。C。M。 Duhamel,1797-1872)是他的姊夫,就会恍然大悟了。

    此外就算超过30岁,创造数学的才能也不一定会退化,例如:

  怀尔斯(Andrew Wiles)在1994年、41岁的时候,经过了八年的努力,终于解决了一道有三百年历史的数学难题“费马最后定理”。。。。。。。。。。

  1976年,黑肯(Wolfgang Haken)48岁、阿培尔(Keneth Appel)46岁,两人合力解决了“四色问题”,这个问题自从1852年提出,百年来无人能证明。而这两人证明了任何画在纸上的地图,若两个靠在一起的国家要用不同颜色标示出来,最多只需要四种颜色就够了。

    1983年德布兰吉斯(Louis de Branges)52岁,证实了比伯巴哈(Biebrbach)在复数分析上的一项推测,这是1916年提出的问题。。。。。。。

    阿培里(Roger Apery 1916-1994)超过60岁之后,于1977年证明了所有的整数立方数的倒数和,不是一个分数。。。。。。。。。

    很多数学家到了70岁甚至更老,还继续作出第一流的工作。盖尔范德(I。 M。 Gelfand,1913—)是俄国数学家,一直到80余岁还有很多重要的贡献。…………

    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尽量避免繁重的行政工作,可能是数学长期创造力的关键要素。我把“数学家一生中到底哪一段是最佳岁月?”以及“为什么有些数学家终生都能维持创造力?”这两个问题留给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去研究。”

回复

共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谢谢朴庵的帖子。

    从其中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有人说美国是个笃信科学,尊重实验的国家,此事(延缓学数学)不是经过实验了么?为何没人在意?原来,说英文的人多的地方(较繁华的都市区),或者家长学历高的地方,就是固执的地方,就是不必遵守科学道理的地方,也就是“教改”难以推行的地方。

    此事已过八十年了,现在,不只是“地方”问题,乃是整个“时代”的问题了,全世界到处的教育学者和家长们都自认为“一切在握”了,这或许是近三十年来全世界的“教改”无效之故吧?

    又,照帖文看,此书似未出版,不知 朴庵 从何得此两章文字?是自己翻来?(2009/05/31 01:52pm)

    5个月前 0条评论
  • 善问者的头像
    善问者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评论

    “干嘛学数学”  斯坦(Sherman K。 Stein)着;叶伟文译

    台北     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5个月前 0条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搜索一个关键词,直达您所关心的教育问题……
(点击底部菜单【本站搜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