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三字经》的“小学终,至四书” 中的读经的教学次第问题?
“关于读经的次第问题,怎样理解《三字经》的“小学终,至四书”?”
-
承朋友来短讯问:
“关于读经的次第问题,怎样理解《三字经》的“小学终,至四书”?”
我想这个疑问可能普遍存在,所以将我的答复转贴于此,以就教方家:
三字经云:“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照此两段文字看来,是以“理解”的角度来看为学次第的,即以理解文义和生活规范的顺序来看的。
“小学”,是指文字训诂的能力,以作为学问的基础,以及洒扫应对的练习,以作为一生待人处事的规范。规范先不说,只就学问的进度来看,先有些解文字的能力,进而再了解四书,好像是合理的。
其实,以我看来,以“理解”来考虑学习的顺序,可能是“开讲”的顺序。古人教学,也先只背书,等到把该背的书都背得差不多了,年纪也长些了(大概十几岁)的时候,才开始讲解,称为“开讲”。这是合理的。
但如看文字表面,理解为“先读小学的书,再读四书”,则意思不很清楚。到底是先背小学的书,后背四书?还是先作小学的工夫,再解四书?
所以我推广读经,是先将重要的经典背起来,到了相当年纪了,才来解释,不管从那部书解起,就事半功倍了。这也合乎三字经的规则。
不过,什么叫做“小学”?这个观念,不容易了解。三字经里所谓的“小学终”大概是先认得百千个字,会解释一些常用字词罢了,所以从“三百千千”开始教,一面教,一面说些故事,解些文句。也就是说,会解一些“蒙书”里简单的文句,有了一点基础,才可以进一步解四书。
这样说的“小学”,不是真的“小学”,只是“蒙学”。因为,若要真研究起“文字、声韵、训诂”等“小学”之学,那是一套套大系统,是现代中文系中相当艰难的课程,反而是到了对经典能够熟背而且有了相当理解以后,才可能进一步深究的课程。
我认为比较妥当,亦即比较合乎人性的教学次第是:
第一步:先把重要的书多背些。(“蒙书”不背也罢)
第二步:直接从古人的注解学习解经,而且最好从四书开始,一本接一本,把所有背过的书,一句句通通解过。
第三步,如有兴趣,随便做做“蒙书”的解释(此则易如反掌了)。
第四步:如想往“专家”方面走,才真正去做“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的“小学”工夫。
所以,三字经“小学终,至四书”的说法,是不清楚的,追究起来,也是不太合理的。不可迷信。(2008/10/23 09:34pm)
6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