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透悟”读经原理,什么才叫深入了解?又什么才叫合乎人性?

善问者 读经原理 73

请问教授:

常见教授及热心推广读经的网友建议,要对读经理念透,要深入了解,又说,此乃合乎人性,请问,什么是透,什么才叫深入?又什么才叫合乎人性?坦白说,在实际带读过程中,并没有这些问题意识在心中盘旋着,心里并不能有切实的掌握。我问自己,我懂得人性了吗?什么是人性?如何面对个别差异的孩子中,仅掌握其”人性”而引导背诵? 谢谢教授。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先对陈老师说个抱歉,确实,所谓“人性”“智慧”“深透”等等用语,都是比较笼统的大概念,经常操弄这种大概念,会给人不着边际的感觉,这是现代化学者的大忌,因为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是直捷确定清楚明白可把握可操作可覆验可COPY。

    或许我生性比较迂腐,习惯了这些词语;或许我们所谈论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本须以如此笼罩性的言语来表达才能顺适。

    但,既被问及,总得想办法,看能不能就着实际问题说得清楚一些,以报雅意。

    一,有关“人性”,程子说:“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意思是:“人性”是不可了解不可谈论的。故今所谓“人性”,大概偏就“人的受教育性”而言,亦即“人有什么可受教育的质量(素质,或说质素,或说性能,或说可能性),故所谓“了解人性”,在此即是“了解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我曾经为“如何把握人的受教性”,开为三项要点:“教育的时机”“教育的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亦即问:“在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受教育,又受什么『类型』的教育?”“什么是比较妥善的教材?”“用什么方法是比较有效的?”。能应合这三个条件的,叫做合乎人性,不能合乎这三个条件的,叫不合人性。其详细内容,展开来,有很大的空间,请听我的演讲VCD,或看相关的纪录。

    二,有关“智慧”,是个虽口头常用,但却不易明确表述的麻烦辞语,其实若用一般的想法,也就八九不离十了。如要进一步的掌握,我常用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中“无之”的那部份来代表“智慧”。所以“智慧”,可以解释为“用『用』的能力”,或者说是“能运用『知识』的能力”,或者说“能观照整体的能力”,或者说“能照见高远目的,预先绸缪并勉力以赴的能力”。譬如,以教育来说,能全面性了解一个人的教育问题,包括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即考虑其品德与才华等全方位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生涯的规划,甚至能够注目于“人之所以为人”之价值而开发之。这样全面性的考虑,能够“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的人,叫有“教育智慧”的人,有教育的智慧方可以称为“教育家”而无愧。若只有学生时代,或留学时期,向外学些现成的东西,依样葫芦,虽然高占了教育位置,握有丰沛的教育资源,可能也只是“教育匠”,而不见得即是“教育家”。

    而读经教育,正是一种为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及一生成就做考虑的教育。能见到这点的教师,称为“有智慧”。又当今时代的教育理论很多,尤其有所谓“主流思想”(如实用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它们当然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但也不见得是绝对真理,所以,如何恰当的使用它们,而不被它们所用,叫做“有智慧”。更简便的检查方式是:当前的教育,是“现买现卖”,“教育即生活”的结果,教育是从“只教学生该年龄的生活知识”,堕落到“只为了准备下一级的考试”和“供应一个人出社会以后的谋生技俩”,而不思考人的持续发展性和他在历史文化天地宇宙中的定位,便是“没智慧”了。如果读经是一种“智慧的教育”,那深切把握读经的人,便是有“教育的智慧”的人了。

    以上,是在“理”上(教育之理)说的话,至于读经教学时的技能,是“事”上的问题。做事如何善巧,不动声色而让学生听教,让教学有高效率,或者也可以说是“有智慧”,但更恰当的说,是“有能力”。教师的基本能力有那些?如何让教师有能力?在这层次里,有更复杂的更个别的内容,要讨论起来,是很鸡毛蒜皮的。这“能力”,表面上是可以调教的,现今的师范学校大体在调教这些技能。但要运用之妙,我以为除了“熟能生巧”之外,重要的还是要有一颗清明而热诚的教育心,我称为“教育心法”。这心法的根源,又来自于对人性和教育本质的了解。我也称为“教育的诚意”。一个对教育本质有了解的人,必有教育的诚意,一个有教育诚意的人,或者本身即能生发教育的能力,或者他是愿意去注意学习,以增长教育能力的。

    所以,我总以教育的“诚意”为倡,而不斤斤于“教学技术的训练”。

    现在社会上一般的读经教学者,往往不是“师范科班”出身,对于教学技能,在执教初期或许训练不足,但,“技术”的习得是不困难的,尤其教育,既然是“教人”,中庸曾引诗经“伐柯”之章云:“执柯以伐柯,其则不远”,管教儿童之技术,并不远人,一个正常的成人,只要有教育之认识和对儿童的爱心,在几个月半年之内,应可摸索出来。至于有些读经之教学者,确实因为太过急切,会有“打骂”的情形发生。这样的举动,当然是不足为训的,我们希望读经班迅速改善这种情况。

    三,所谓“透悟”读经原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读经理论既是出自人性,而人性本在人人心中,有何困难?而且,读经之理念与实务倡导既已多年,而讲来讲去,还是那些,因为并无有别的他巧。程明道曾说:“『言忠信,行笃敬』,是澈上澈下语,圣人原无二语”,既然成圣成贤之道,都如此简单,那小小的读经教学,有何难哉?只是“大道至简”,而“至简道大”,反而不简单了。因为众人平时都好繁鹜远,对于坦然简捷的事,反而感到陌生了。要改正这种自找麻烦的习性,而让他信得人间真有“以简御繁”之事,甘愿由繁难而趋简易,反而要用甚大工夫了。

    我的工作,只能因其简易而如实的说它简易,至于人是不是要“透悟”我的话而弃繁就简,就不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了。

    无奈中,可以介绍三个例子,有兴趣的人可以试着做看看,相信会有同样效果:

    其一,数年前,台湾有一个老师告诉我:他受过“师资培训”之后,兴致冲冲,教起读经来,首先还算顺利,三个月之后,遇到“瓶颈”,求助无门,只好把“读经手册”拿出来读一遍,发现其问题,在手册中早说明了,当下豁然开朗,继续教学。又过三个月,再遇另外“瓶颈”,再读手册,也是从中找到解决疑难的方法,于是爽然失笑,笑为什么以前没读出来。第三次,又是如此折腾一番。经过“三进三退”以后,就永无问题了。而且所谓“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还可以帮别的老师解决问题。

    其二,去年,在北京大学,有一个社会学研究所硕士生(徐法寅)来找我,告诉我,他看了我的北师大那“一场演讲,百年震撼”的VCD后,即开始自己读经,并为了介绍给同学,常陪同学一起看,他一年来总共看了四十几遍了,组成了北大读经社团。他说,从看VCD中,不仅认识了读经,还学到了滂薄浩然的做人志气和寻源探委切要明白的做学问方法。

    其三,山东莱州有一位孩子的父亲(赵升君),收集了十几种我的读经演讲光盘,每种都看了三十几遍,总共看了三百多遍次,手册也读过百遍以上。他自称是“天下最幸福的家长”,因为他家没有教育的问题,而且他成为推广读经的热心人,愿力广大,影响广大。

    以上,只是举隅,天下间,这样切入读经的人是很多的。遇到这种人,我都笑他们“怎么那么没智慧?这么简单的读经道理,还要费如此工夫去把握!”

    如果是有“高智慧”的人,一听一看,就“透悟”了,何必两三遍,四十遍,乃至一百遍三百遍呢?

    但一些“没有高智能”的人,亦即不能一听一看就“透悟”的人,如能像他们那样真诚恳切,则未有不“深透”之者。(2006/12/20)

    3个月前 0条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公益】欢迎加入儿童读经家长共学群……
(加小乐老师微信号: lexi-xiao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