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进一步说明“为何不要太早启发孩子的聪明”

善问者 读经原理 169

我看了几遍VCD的内容,对“不要太早启发孩子的聪明”很赞成,希望能否进一步说明,给一些原则和方向。

回复

共5条回复 我来回复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我讲这句话时的心中,是有意将“知识”与“智慧”对照,亦即把“知识的学问”与“生命的学问”暂时分别来看。

    其实,这两个层次之不同,在古人是很清楚的。如张横渠就有“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之分。

    司马光有“才与德”之论,重德而轻才;佛家称世俗之聪明多才为“世智辩聪”而小之。放在民族文化的立场说,这也就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见识之所本。

    只有到了近代,中国因为受五四轻浅(轻浮而浅薄)之影响,才混淆了两层境界。说实了,不是混淆两界,乃是抹杀了忘记了上一界,而只存知识界,甚至将学问窄化到只剩下“科学”。学校教育日渐单以知识聪辩为一切,国民等而堕落为只以现实为目的,而不知人生尚有更高者,更光明者之可追求。两界如此混淆,甚至以讥嘲圣贤为能事,则天地失其心,生民也无其命了。

    当然,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所谓崇本息末,守母存子。此两界原则上是相通且相需的,一个君子是愿于上下兼摄的。只是君子务本就是了。务本,则两层皆得,失本,则两层俱丧。

    吾人提倡儿童读经,即是要在顺应人生一生的发展,把握其可能的时机,做最恰当的学习安排,达到最高的成效(所谓最高的成效,不是现实上达到什么固定目标,乃只是要人人不浪费他的时机,不辜负他的生命而已)。

    儿童,正是知识能力未开,而淳良生命尚在的大好时机。所以儿童正是给他智慧教养最好的时机,如果不善运用,提早开发了他的聪明智辩,因为理智聪辩是较浅显的能力,也是在现实中可表现的能力,所以是能迷人的,更是一般没见识的家长老师所赞赏的。儿童太早沾上爱阅读爱求知爱表现爱思考爱辩解的“习气”,则恐怕汩没了他的淳良本性,丧失了他接受深度文化教养的能力。

    所以,吾人推广读经,对一般见识较浅的家长老师总是说:读经能开发潜能,让孩子功课好。先以此言吸引他们,好让他赶快教读经,反正只要教读经就是好的。但,对真正有深心大愿,想要教育子弟成人成才的家长和老师,我就要进一步地警告:所谓功课好,不是重要的;聪明资优,考第一名,不是重要的;甚至喜欢阅读,博覧群书,多才多艺,也不是重要的。人生还另有要事在!

    一个有高度文化教养的人,也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必也会尽力追求知识,而且智深勇沉辩才无碍。

    聪明的家长和老师,赶快让您的孩子读经吧!

    更聪明的家长和老师,就让您的孩子大量读经吧!

    至于“只是整天读经,其它一概不管”,则只提供给有高智能的家长和老师。不有深信者,请勿轻试;未曾实践者,也请勿以己见随意议论。

    3个月前 0条评论
  • 善问者的头像
    善问者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评论

    王老师:好个“只是整天读经,其它一概不管”。若已上全天读经学园,回家还想再读经(有时是孩子想,有时是妈妈想),好乎?若好,是复习白天所读好,或读其它不同内容好,或依孩子的意愿读?

    3个月前 0条评论
  • 好学者的头像
    好学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评论

    试着响应读经妈妈的问题:

    1、复习,可以让孩子更重视孩子在学校的所学。并能养成往后上学时,在家复习功课的习惯!

    2、预习,可以让孩子学习得更有自信!

    3、在家亲子一起读经:增加亲子互动关系!因为大人小孩在做同件事,这是孩子感到最被认同的时刻!

    回复未尽周详,望请王老师补充!

    3个月前 0条评论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好学者答得是。

    总之,吾人读经之意,只是一个对教育本质的洞见,而指出一个方向,供人抉择。各人可任己意抉取多少,而得益多少。

    并非是一个僵化固定的模式,也不与任何有效的教育理论相冲突,(不与认知心理学冲突,不与蒙特梭利冲突,乃至不与九年一贯冲突,等等……)

    对于我这样上下无常进退无恒的主张,有的人或许会有不安定的感觉,其实,我要进一步建议的是:人人都应安心在他现在的认知信念中,您怎么做都是可以的。

    大学引经云:如保赤子,解云:未有学养子而后嫁,盖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禅家所谓当下即是是也。

    只要把握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的四原则,其它枝节,稍可略过,盖皆有庆而无害也。

    3个月前 0条评论
  • 王财贵的头像
    王财贵
    王财贵,字季谦,祖籍福建,1949年生于台湾。文礼书院院长,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当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师承掌牧民先生与牟宗三先生,五十年勤学会通中西文化,五十年体证接续儒家道统。继承并传续阳明“心学”,提出“格物致知”新解。以一元带动多元, 提出“全盘化西”。以孔孟理想、康德哲学及天台判教为宗,以高度的智慧,阐明教育之一目的三原则,构建圆融无碍的儿童读经教育。
    评论

    所有有关读经方面的问题,大概以此问题最为深沉近理而难解。

    因为“聪明”是人间所爱,而它不只不是罪过,且是成学成才立功立业的基本要素,一切大善行,也要依此成就。故如有儿童表现为聪明,似乎其前途即可预见,乃是最能讨得父师之欣喜者。

    但以教育之整体理想及“全人格发展”之大观点衡量之,“聪明”,终归是“用”,不是“体”,是“外”,不是“内”,是“末”不是“本”,故宜“后之”,不宜“先之”,尤其在儿童阶段,时机未至,更不须急于开发也。前此小美以“表现”及“长养”之观念论喻之,最能说明,吾以为所言极是,愿各人深思之。

    但,切勿以为吾人排斥“聪明”。这只是“知所先后”的问题,盖真体必开用,实内易发外,固本自荣末也。

    3个月前 0条评论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
【公益】欢迎加入儿童读经家长共学群……
(加小乐老师微信号: lexi-xiaole )